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商務英語研究所所長 馮捷蘊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后“一帶一路”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黨的十九大更是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黨章,進一步宣示了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誠意和決心。本人是一名從事“跨文化溝通”教學和研究的普通學者,聽到這個消息后感到非常振奮,同時也更加明確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研究方向。

我和“一帶一路”的淵源始于2017年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我應邀參加了相關討論。在研讀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的過程中發現,演講的前幾段著重陳述了“古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從跨文化交際的視角看,古絲綢之路就是一條跨文化之路。成功的跨文化溝通不是靠武力征服和霸權殖民,而是基于和平和發展的理念,促進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技術共享以及觀念交流。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夕,新華社“國家相冊”欄目將推出特別節目--微視頻《大道之行》,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五通”理念、建設熱潮、宏大愿景,在一幅幅精彩的畫面和震撼的視聽沖擊中壯麗呈現。
從今年7月份開始,本人給商務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幾個研修班作了“跨文化商務溝通”的專題講座。參加研修班的學員共有幾百人,他們是來自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南太平洋的商務官員。在授課過程中,我講解了跨文化溝通中常見的問題,帶著學員做有趣的互動游戲以提高跨文化意識和敏感度,還播放了《大道之行》的視頻,使學員們加深了對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理解。我還分享了當代中國人勤勞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重點介紹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華為公司的“奮斗者和創新文化”,以及中國企業員工在國外如何克服跨文化差異。研修班組織者評價我的課程扮演著破冰者的角色,以中外跨文化交流為載體,為學員未來和中國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參加培訓的塞拉利昂官員表示,非洲人民要學習中國人勤勞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這次培訓是一次震撼心靈的文化之旅,我們將會深刻反思文化差異,并積極學習中國優秀的文化,為自己國家的未來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來自黎巴嫩的官員說:“中國人民熱情友好,能兼顧家庭和工作。”他還豎起拇指表示贊賞!
文化,可以說是特定人群共有的價值觀、行為、溝通方式以及制度的總和,跨文化溝通是不同國家、不同企業相互合作的重要前提。我愿以相關研究成果,繼續為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