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問題加載中,請稍候。
若長時間無響應,請刷新本頁面
2016-2018年,在中宣部及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人大國發院”)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國家高端智庫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要求,集全校之力積極打造“小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14個一流學科優質資源,打造十大特色團隊和二十大研究中心,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決策咨詢——國家高端智庫的“生命線”
服務中央
人大國發院緊密結合黨和國家戰略需求,高水平服務中央決策。三年來累計向中央報送內參1000余份,其中200余份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約三分之一的成果和建議被中央有關部門采納,并直接轉化為國家重大決策,對國家內政外交產生了直接和積極的影響。2016-2018連續三年在中辦直報點的考核中,累計得分和質量系數均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排名第一。人大國發院研究員還積極參加中央決策咨詢會議,受邀參加總書記主持的哲學與社會科學座談會、總理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以及其他領導人主持的會議,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咨詢,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服務部委
人大國發院三年累計承擔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和有關部委交辦的重點課題及“百企調研”等重要調研任務150余項,刊發《國家高端智庫報告》成果15篇;承擔包括中辦、國辦、中宣部、中財辦、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其他上級交辦任務200多項;受邀參加部委咨詢會議數百場,與有關部委聯合舉辦重要會議和論壇近百場,成為中辦、國辦、中宣部、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外交部、中聯部等20多個部委的重要咨詢智庫,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宏觀經濟、新型城鎮化、輿論戰略傳播、中美公共外交、民法典起草、社會保障、人口政策、就業創業、電子商務等若干領域的內參建議最終轉化為國家重要政策。
服務地方
人大國發院三年來先后在青島和宜賓成立分院,與北京、福建、貴州、重慶等近30個地方政府進行智庫合作,建立地方觀測點,密切追蹤當地經濟社會運行狀況,承擔地方政府決策咨詢課題幾百項,定期為有關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決策參考上千份,與地方政府聯合舉辦高端論壇和智庫會議百余場。2016年6月孵化首都高端智庫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至今已承擔北京市重大研究項目20余項,報送咨政成果40余份,10多項成果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2017年11月孵化地方高端智庫長江經濟帶研究院,至今已承擔國家和地方重要研究項目21項,報送咨政成果26份,2項成果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得到地市級及以上領導批示16次。
二、公共外交——國家高端智庫的“試金石”
服務重大外事活動
人大國發院專家積極配合領導人參加APEC首腦會議、G20會議、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等高訪和重大外事活動,開展智庫公共外交,組織專題研討和在國內外媒體發聲。

提升國際話語權
人大國發院三年來共舉辦中美公共外交論壇、中俄高級經濟論壇、歐亞大講堂、中亞沙龍和“一帶一路”系列戰略圓桌會議等國際會議兩百余場。作為首任秘書處單位于2018年3月倡議、發起并舉辦了世界大學智庫聯盟成立儀式,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不斷提升中國智庫的國際參與度與話語權。
擴大智庫“朋友圈”
人大國發院已經建立起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智庫的廣泛合作關系,特別是與美、俄、英、法、澳、日、韓、泰等國智庫建立起深度合作交流機制,邀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位專家學者來訪我校,組織研究團隊出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在學習和借鑒國外一流智庫的學術建設和管理理念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中國智庫優秀的學術和資政實力。
拓展高水平研究
人大國發院先后與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泰國國家研究院等海外機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研究中心,積極支持俄羅斯研究中心、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等國別研究團隊開展智庫國際合作研究;與莫斯科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海外大學聯合成立科研國際合作的種子基金,出版了《普京政治經濟學》《俄羅斯法概要——外國投資者法律指南》《普京家族》《上海合作組織創建、發展和前景》等30余部外文專著。其中,俄羅斯研究中心于2017年7月被教育部批準備案為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三、理論創新——國家高端智庫的“原動力”
積極研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組織相關專家學者進行跨學科研究,編寫系列叢書和專題報告,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叢書30卷本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研究叢書。后者包括理論卷、經濟卷、政治卷、法治卷等,從多個領域深入領會、梳理與呈現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同時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在國內外發行。組織專家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高等教育》、《人民論壇》等主流媒體發表理論文章,在研究闡釋宣傳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深入學習黨中央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第一時間組織學習和研討,邀請我校校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者胡福明,我校校友、《東方風來滿眼春》作者陳錫添作專題報告,就學習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進行深入交流。
積極研究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人大國發院積極策劃、統籌推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先學一步、先行一步,做到了“四個第一”: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研討,第一時間展開解讀宣講,第一時間部署科研攻關,第一時間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舉辦各類十九大精神學習和解讀相關活動近30場;組織專家撰寫內參20余篇;組織研究人員在媒體集中發聲200余篇;建立并完善學習宣講十九大精神的培訓班和教育陣地,組織開展一系列十九大精神相關專題調研等。
積極研究宣傳中國特色智庫建設的意義和經驗
我院理事長靳諾、院長劉偉等一大批專家圍繞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智庫發展與創新、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等主題,結合人大國發院的智庫建設經驗,承擔了“高校領域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體系與獎勵制度研究”“新時代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體制機制創新研究”等多項省部級以上重要課題,出版多部研究著作,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主要媒體發表理論文章,研究總結智庫建設的中國方案,傳播講好智庫建設的中國故事。
四、服務社會——國家高端智庫的“發動機”
持續發布重磅報告
三年來,人大國發院先后發布《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系列報告》《“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報告》《中國僵尸企業研究報告》《中國電子商務誠信發展報告》等系列重大研究報告及各類研究成果2000多項,網絡媒體報道及轉載量超過100萬條次。2016年11月25日,人大國發院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楊其靜研究員題為《特朗普當選,中國面臨巨大挑戰》的文章。兩年后中美爆發貿易摩擦,該微信一天內閱讀量突破10萬+,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2018年2月26日,人大國發院官網發布了年度研究報告《中國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2017)》,這是國內第一份城市政商關系排行榜,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十幾家主流媒體爭相報道,全網轉載近10萬次。
不斷加強輿論引導
人大國發院已與20多家主流媒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關注》等重磅節目,在上百家海內外知名媒體開設評論欄目。三年來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環球時報》及中國網、人民網、鳳凰等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超過5000篇,涉及人大國發院的媒體報道近100萬條次。目前,國發院官方網站年均訪問量超過20萬人次,微信公眾號訂閱數突破十萬。
五、機制創新——國家高端智庫的“推進器”
夯實基礎建設
人大國發院作為人民大學下屬的獨立實體化機構,擁有約1000平米的獨立辦公場地;黨委書記靳諾教授擔任理事長,校長劉偉教授擔任院長兼首席專家,在經濟、政治、法律、管理、社會等研究領域擁有王利明教授、劉元春教授、嚴金明教授等10多位領軍人物;建立了完整的人才體系,有專職人員30多人,專聘研究員約40人,兼職研究員200人;依托學校強大的人文社會科學資源庫,構建了完善的專業數據庫平臺,并依托學校四大信息平臺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公共政策實驗室、社會管理大數據中心、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提供專業信息支撐。
創設智庫基金
基于智庫研究內在規律和成長邏輯,創設了“智庫基金制”與“成果購買制”。2016年10月成立了一億元的“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基金”。通過“一個基礎、一籌一增”,運作好智庫基金制。“成果購買制”的對象是智庫產品體系,不僅包括以內參產品為核心的資政載體,也包括具有思想力的期刊、叢書和面向社會大眾的輻射性產品。
完善治理體系
積極創新并完善治理結構、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形成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院務會“三位一體”的治理體系。圍繞制度體系完善和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了一整套涵蓋基本工作制度、學術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行政服務制度等30多項實施細則的制度體系。制定并完善中心、團隊和成果管理辦法。以內參體系為核心,完善智庫成果購買和獎勵辦法;實行中心分類管理和改革,發揮比較優勢,圍繞重點研究領域,優化配置、突出重點、打造品牌;實施嚴格考核、動態調整,實現有進有出、有上有下、有內有外的靈活激勵機制。
強化內參管理
成立內參編輯部,構建了完整的內參投稿(組稿)、編輯、審稿和報送體系,借助全校研究資源,同時對接好部門需求與導向、研究人員和團隊的智力供給、內參報送通道、基層調研和案例的支撐體系等四類資源體系,打造內參產出全鏈條。成立課題管理部,制定并完善《課題管理辦法》,對課題全流程和國家高端智庫重大課題進行動態管理和跟蹤督促。
創新隊伍建設
通過首席專家制、團隊滾動制、智庫科研崗、高級研究員、市場聘任制等制度創新,形成了多層次人才梯隊。制定《智庫科研崗崗位設置與聘用管理實施細則》,創設“智庫科研崗”,引進具有地方政府或中央部委重要崗位工作經驗的學者型領導擔任高級智庫研究人員,構建中國特色和人大風格的智庫人才“旋轉門”體系。
探索地方合作
在四川宜賓和山東青島分別建立了人大國發院宜賓分院和青島分院,進而以分院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報送機制,既精準傳達中央精神,又將地方成功經驗和突出問題反饋給中央,力求搭建中央與地方雙向溝通的第二橋梁。創新智庫體制機制建設,探索大學與企業合作建立新型智庫的新模式,與中誠信共同打造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品牌活動、與華潤集團共同建設新型智庫機構和高端案例中心、與京東集團共建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等。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