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 2019年7月7日,由浙江省哲學學會和浙江省委黨校主辦的“新中國70年社會主要矛盾的內在邏輯和規律”研討會在浙江省委黨校召開。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作為第一章的內容,亦即把新時代新的歷史判斷和主要矛盾的判斷放到全書首位,表明社會主要矛盾的研究對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身意義重大。研討會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新中國70年來社會主要矛盾的邏輯演變。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同舫教授回顧、梳理了建國以來關于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論爭鳴,提出社會主要矛盾在新時期和新時代的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依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基本矛盾的階段性表現,只是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樣態。杭州師范大學朱曉鵬教授認為從社會發展角度上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呈現出三個方面變化:從單一層次到全面轉化;從“量”到“質”的重大飛躍;從“低”到“高”的轉變。浙江工商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王來法教授提出,當前,我們黨著力追求發展與公正的統一。發展與公正的統一是人類歷史的歸宿,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第二,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現擔任國家社科基金招標課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特點的經濟哲學研究”首席專家的馬擁軍教授認為新時代的本質特點是經濟過剩和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供給短缺,因此必須以全面生產代替片面生產,以自由個性代替“有錢任性”。他提出,只有把握了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兩個方面的內部結構及其動態反饋關系,才能理解:第一,“美好生活需要”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在克服需要異化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第二,超越“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必須吸取發達國家利潤至上和消費社會的經驗教訓,處理好“以人民為中心”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關系。浙江省委黨校董根洪教授提出,新發展理念從五大維度告訴我們: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式的轉換決定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指針,是克服和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綱領,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法寶。
第三,關于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判斷。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究竟是表征“徹底轉型”的“質變”,抑或只是在新的社會發展階段呈現出相應具體樣態的“量變”?劉同舫教授提出從新時期到新時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是在內部發生階段性的量變而非質變,社會發展階段的性質決定了主要矛盾轉化的性質,因此當前主要矛盾轉化的表征不是“質變”。
第四,主要矛盾轉化與新時代之間的關系。
劉同舫教授提出要厘清主要矛盾與新時代之間誰先誰后、決定與被決定的問題,必須訴諸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此來看,新時代與新矛盾之間既沒有實踐上明顯的先后之分,也不存在所謂的衍生關系。因而,新時代與新矛盾只存在互為表里的關系,無論是認為新矛盾決定新時代,或者是認為新時代決定新矛盾的觀點都不準確。
第五,未來的研究空間。
浙江省哲學學會會長,二級教授郭祥才在總結研討會時指出今天的研討會給我們未來怎樣研究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間,譬如怎樣理解社會主要矛盾雙方的主要內涵?“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到底有哪些需要?結構是怎樣的?誰是基礎,誰是根本?將會形成一個怎樣的需求結構?主要矛盾變化是量變還是質變,或者是部分質變?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一種類型還是多種類型?
此外,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二級教授胡承槐就馬克思總體方法論的八維時空特征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進行了分析;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包庚論證了新時代與社會主要矛盾的轉換關系等問題。
(供稿人:浙江省哲學學會、浙江省委黨校董金華)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