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武鵬飛)日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在京舉辦發布會,《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正式發布。《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是社科文獻出版社“文化金融藍皮書”系列——“文化金融藍皮書”的第三部,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文化金融50人論壇共同組織編寫,已經在學界和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副司長馬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雷曜、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投融資處副處長陳樺楠等政府與監管部門領導出席了會議。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郭杰、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中國銀行業協會總監艾亞萍、深圳市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王曉銳、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琦、新元文智智庫董事長劉德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能軍等十余位專家出席了會議并參與了相關研討。
會議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主持,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就《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的主要內容進行了介紹和闡述。本報告主編為楊濤、金巍,副主編為劉德良、陳能軍。
據介紹,《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總結和分析了2018年初以來的文化金融發展環境及相關政策,報告認為:2018年以來我國文化金融發展的總體環境更為趨緊,政策方面防風險壓力持續,文化監管加強,股權資本市場普遍低迷,文化金融發展在多重壓力下前行。在現有形勢下,總報告對文化金融發展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包括:進一步推動機構專營化、產品專屬化及要素市場專門化建設;推動文化金融兩大支柱建設;推動文化金融專項統計與文化金融市場信息系統建設等。
《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共分為總報告、市場(工具)篇、行業篇和區域篇四個部分。其中,總報告是報告的核心部分,集中了報告課題組對文化金融研究和實踐的主要觀點和思想,總結和分析了2018年初以來的文化金融發展環境及相關政策,包括宏觀經濟環境、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金融政策、文化金融政策、文化財稅相關政策等。此外,報告從市場(工具)視角、行業視角、區域視角三個視角對文化金融發展做了概述,在市場篇(工具篇)中,本報告用四章分析了2018年文化金融發展的各個側面,包括債權類文化金融、股權類文化金融、風險管理類文化金融、互聯網文化金融;在行業篇中,本報告分別對電影產業、藝術品行業、傳媒產業、創意與設計服務業的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本報告還首次設置了“區域篇”,對文化金融發展具有典型性的北京、深圳、廣州和南京等四個城市進行了研究和總結。
本次發布會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文化金融50人論壇、金融科技50人論壇、梅花與牡丹文化創意基金會、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等單位協辦。據悉,本書的編寫和出版得到了以上單位以及北京新元文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據介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已經于2018年成立了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專門從事文化與金融發展關系的相關研究,其中“文化金融藍皮書”的編寫工作是該中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自從2017年開始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聯合推出“文化金融藍皮書”以來,該系列報告得到了文化產業和金融界的廣泛關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推動了我國文化金融研究和實踐活動。
附: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2019)總目錄
BⅠ 總報告
B.01 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在多重壓力下前行(金巍 楊濤)
一 文化金融發展環境及相關政策
二 2018年我國文化金融發展狀況
三 發展文化金融的政策建議
BⅡ 工具篇
B.2 2018年債權類文化金融發展報告(王邦飛 藍子淇)
B.3 2018年股權類文化金融發展報告(劉德良 段卓杉)
B.4 2018年風險管理類文化金融發展報告(董 昀)
B.5 2018我國互聯網文化金融發展報告(李鑫 陳婷婷)
BⅢ 行業篇
B.6 2018年中國電影金融發展報告(.張琦 盧孟杰)
B.7 2018年中國藝術品金融發展報告(范勇 韓漢君)
B.8 2018年中國傳媒產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楊永民 田威)
B.9 2018年中國創意設計服務業資本市場發展報告(劉德良 段卓杉)
BⅣ 區域篇
B.10 2018年北京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段卓杉)
B.11 2018年深圳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陳能軍 史占中 王正凱)
B.12 2018年廣州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李明充 陳澤文)
B.13 2018年南京市文化金融發展報告(丁銘 陶甜甜 邊曉紅 朱嘉)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