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譚
8月23日,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主辦的《傳媒藍皮書: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在京舉行,分析研判2021年中國傳媒市場十大趨勢。
清華大學教授崔保國在致辭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傳媒產業的總體規模達25229.7億元,仍保持增長,但增速有所下降。傳媒細分領域呈現兩極化發展態勢,報刊、圖書、電影等傳統領域業務受疫情影響收入有所下降,但網絡視聽、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等互聯網業務在疫情背景下的“宅經濟”中卻呈超常發展態勢。
藍皮書指出,互聯網行業備受關注的短視頻領域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18億人,占手機網民總數的87.8%。“短視頻用戶規模逐漸逼近互聯網總用戶規模,短視頻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崔保國說。
在新階段,中老年短視頻用戶愈發受到重視。藍皮書指出,近年來,中老年人的互聯網滲透率不斷提升,疫情又進一步加速該進程,數字化時代的中老年用戶逐步成為短視頻重度用戶。數據顯示,2020年3月抖音新安裝用戶中,46歲以上用戶占比達14.6%,快手40歲以上中老年占比也提升至10.3%。“宅經濟”為媒介消費帶來了更充足的時間與流量,頭部短視頻商業平臺出現搶奪中老年用戶的趨勢。
發布會現場,與會專家對中國傳媒市場十大趨勢作出判斷:媒體融合領域,在供給側改革主線中加速需求側挖掘,從小融合走向大融合;廣電政策方面,主流價值觀導向恰逢其時,助力民眾文化自信提升;電視收視方面,“大事看大屏”,電視公信力不可替代,機構精簡勢在必行。電視劇領域,在創播模式變革和圍繞熱題創作兩個維度上不斷演變。綜藝節目領域,開創更多實現節目價值的衍生模式,實現國民綜藝的自我修養提升;視頻消費方面,升級視頻消費水平成為競爭新方向,“版權+付費”打造視頻營銷新動能;營銷升級,打通全媒體營銷鏈路,不斷增強自我造血機制;技術影響,新技術定義新視界,5G賦能社交電商和內容;國際化方面,從單品輸出向渠道復合輸出轉化,主流媒體國際版營造更多可能;融媒測量,全媒體同源測量數據為融合媒介價值衡量建立新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