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力、余晨
氣候投融資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動能,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化轉型中協同增效的重要抓手。為更好發揮投融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作用,《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初見雛形。近日印發的《關于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將下一步如何建立健全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機制、自上而下開展試點工作等納入未來工作考量之中。
氣候投融資試點與綠色金融試點有較多相似之處,筆者認為,可在體制機制設置上借鑒參考綠色金融試點的模式,為穩妥、扎實、全面推進全國氣候投融資建設奠定基礎。
綠色金融試點體制機制為氣候投融資試點提供可觀、可行樣本
金融監管部門構建綠色金融試點的體制機制,具體表現為自上而下的領導組織與自下而上的運行保障相結合。
第一,金融監管部門自上而下構建綠色金融的領導組織機制。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為推動綠色金融的牽頭部門,在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帶領下,成立綠色金融工作小組,并于2015年4月組建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起到重要的領導組織作用。
第二,金融監管部門自下而上構建推動頂層設計落地實踐的工作運行機制,設立地方綠色金融試點。廣東、浙江、江西、新疆、甘肅、貴州等6省(自治區)9地試點時,因地制宜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標準,包括通過財政支持、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等激勵方式,推動綠色項目庫建設、綠色信息披露共享、綠色信用信息體系構建、綠色金融標準的建設等。
第三,金融監管部門構建與其他部門緊密協同的協調配合機制。除了共同發布《指導意見》的7部委外,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司法部、稅務總局、交通運輸部等中央部委和機構在各自行業領域也發布了涉及綠色金融的政策文件。
第四,金融監管部門構建綠色金融試點運轉的配套保障機制。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不斷推動完善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比如,2019年3月,7部委聯合發布的《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是目前我國關于界定綠色產業和項目最全面、最詳細的指引。
地方綠色金融試點建設的體制機制,具體表現為各地因地制宜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落地實踐。
第一,各試點地區成立綠色金融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建立領導機制,加強組織領導。領導小組的基本構架多以試點區域“一把手”(如市委書記、市長等)為組長,相關工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
第二,各試點地區因地制宜出臺政策文件,建立工作運行機制。地方出臺綠色金融規劃、實施意見、實施細則、任務分工等細化落實政策,比如,浙江省湖州市下屬5區縣出臺綠色金融實施意見,將綠色金融政策進一步下沉落實至區縣層面。
第三,各試點地區推動地方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落地實施,建立配套保障機制。地方層面編制綠色金融相關標準,明確綠色企業、綠色項目的判定標準。比如,浙江省衢州市針對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出臺《綠色金融試點行、示范行培育方法》和《衢州銀行業綠色金融試點行、示范行評審標準》等。
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相關建議
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中,具備一定的機制優勢。
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法治手段、行政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前,《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出臺,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嚴控約束“兩高”項目盲目擴張。同時,生態環境部將推動碳達峰行動納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加大監管力度。未來,可將執法監管幫扶范疇從源頭防控擴寬至投融資渠道,為氣候投融資試點的健康規范運轉提供良性空間。
財政環保支出可作為氣候投融資的重要資金池基礎,通過示范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的介入。相較金融監管部門缺乏財政資金支撐的局面,生態環境部門在推動氣候投融資工作中可引入環保資金。近年來,國家財政將生態環保、綠色發展作為重要支出領域,投入逐年增加。2018-2020年,全國節能環保財政支出共兩萬億元,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未來可加強氣候投融資領域專項的金融政策支持,加大節能環保財政支出對生態環境領域的扶持力度。
為加快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建立健全領導組織機制。
可在推行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中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由試點所處地區的市委書記或市長擔任組長,當地生態環境廳擔任主要牽頭部門,研究制訂推行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的對策,統一部署優化。組織各部門共同貫徹落實相關工作方針,加強各部門合作與協調,明確各部門在推行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中的職責分工,統籌解決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將氣候投融資環節納入生態環境監管范疇,擴寬實體項目綠色屬性向全產業鏈延伸。推動將氣候投融資相關工作存在的問題等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加強監督檢查,強化責任追究。推進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銜接配合落實“兩高”項目環評工作、區域和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等政策要求。
可邀請國家部委、金融監管部門(如中國人民銀行等)、開發性金融機構(如國家開發銀行等)、權威學術機構、行業工作者組建高水準、具有權威性知名度的專家咨詢組,為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提供專業性技術支撐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運行機制。
生態環境部門加快牽頭出臺氣候投融資統一標準化建設。借鑒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體系》、歐洲投資銀行《氣候意識債券項目資格標準》等,制定地方氣候投融資標準體系,明確氣候友好企業、氣候友好項目的判定標準。
各試點地區完善氣候投融資項目庫設計。以先進制造業、新能源、綠色建筑等領域為主要考慮對象,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完善項目庫方案設計,完善認證氣候項目的第三方認證體系,制定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優惠政策及重點項目支持政策等。
將氣候信貸貼息優惠納入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節能環保子項目。在綠色信貸的基礎上開展氣候信貸工作,通過環保支出帶動市場投資,探索氣候信貸財政補貼及風險分擔機制,設計針對發行氣候信貸的金融機構優先給予再貸款政策支持、差異化貸款貼息支持政策等,完善配套保障政策體系。
強化氣候投融資信息披露。覆蓋各類投融資主體,制定統一披露標準,建立強制的信息披露制度,按季度、年度披露氣候信貸的資金使用情況和投向,開展報告與核查,做到信息公開透明。
三是建立健全配套保障機制。
要加強能力建設與人才培訓。當前,我國主動應對氣候變化還未下沉至市縣層面,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管理工作較為薄弱,一些地方還未清楚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對各地發展模式的嚴峻挑戰,大部分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缺乏對氣候變化的了解。一方面,要做好干部的知識面和技術面能力培訓,可聯合權威學術機構開設氣候投融資培訓課程,以組織專家授課、集中培訓等方式,為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提供發展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應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引導全民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營造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社會氛圍。(王力、余晨)

追光丨中國體操登頂世錦賽金牌獎牌雙榜首
福建首條第五航權客運航線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