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姜長云(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我國城鄉居民存在收入差距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三農”發展不充分的突出表現,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仍是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并將其作為“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既應高瞻遠矚,高度重視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又需拓寬視野,促進縣域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夯實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根基。
拓寬縣域富民產業發展思路。堅持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發揮城市群、都市圈的戰略平臺功能,推進城鄉產業協同、融合發展。支持大中城市,特別是都市圈核心城市、城市群梯級節點城市疏解產業向縣域有序轉移,并向縣域延伸配套服務能力,支持并推進城市大中企業同縣域小微企業融通發展,培育城鄉企業梯度發展、產業鏈協同關系。將鼓勵城市服務業帶動農村服務業轉型發展同鼓勵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結合起來,培育以城帶鄉、產業融合帶動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鼓勵城市人才下鄉,帶動鄉村人才成長和產業振興。發揮數字經濟識別需求、提升供給、鏈接供求作用,鼓勵縣域產業創新供給,更好地引導激發城鄉新型消費需求。
培育縣域產業競爭優勢。引導縣域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面向市場需求,培育產業特色和競爭優勢,推動形成縣域產業“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格局。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加快落地,創新完善鄉村產業支持政策,推動其更好兼容鄉村企業產業屬性和發展要求,輻射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實施鄉村企業家成長工程和縣域營商環境建設補短板工程,鼓勵城市公共服務和網絡平臺向鄉村市場主體延伸服務。鼓勵縣域市場主體加強細分市場、特色市場、小眾市場開發,培育在縣域發展更具比較優勢、更易形成對農業農村輻射帶動能力、更易承載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的鄉村產業。創新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強對縣域產業市場主體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幫助鄉村企業更好應對運行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有效防范資金鏈斷裂風險,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提升縣域產業創新發展能力。結合加強規劃引導,鼓勵縣域產業跳出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推進適地適度發展,克服同質競爭和產能過剩問題。鼓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優先支持其同縣域傳統產業融合協同發展。引導電商平臺和“互聯網+”增強鏈接供求、匹配供給和資源集聚、要素集成、服務賦能作用,提升縣域產業成果轉化和創新發展能力。推進創新創業下基層,以優勢、特色產業鏈為重點,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龍頭企業、科技特派員發揮作用,打造增強產業創新能力的“排頭兵”,培育科技創新向產業創新轉化的“領頭雁”,夯實提升縣域產業競爭力的“骨干支撐”。
強化縣域產業發展節點功能。應引導縣域產業向縣城特別是產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鼓勵依托具備條件和比較優勢的中心鎮、中心村,打造專業化的中小微企業集聚區、特色產業園區,引導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鼓勵重點或特色鄉村依托鄉土人才、傳統技藝和特色文化,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廠和庭院經濟,開發富有鄉風村韻和市場競爭力的特色文化產品、手工藝品,夯實帶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底蘊。
完善縣域產業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縣域產業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農民就業增收提能,有利于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應推動美麗鄉村、善治鄉村向美麗經濟、惠民經濟轉化。引導龍頭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加強風險防范,培育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增強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鼓勵龍頭企業同農民合作社、鄉村服務組織和鄉村其他市場主體合作,協同增強縣域產業應對環境變化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強對縣域產業發展的負面清單管理,引導城市企業、外來資本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形成互惠共贏關系。推動農業關聯產業在縣域內適度優先發展,增強縣域產業本土根植性和抗風險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