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董小英(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晉陽學刊》編輯部)
當今時代,互聯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帶來傳播方式的變革,人類信息的傳播從口頭到文字、印刷產品,再到電子傳播,經歷了“鉛與火”“光與電”到“數與網”的發展。新聞傳播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使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呈現出高度融合的趨勢。新媒體傳播的低成本,一方面推動了新聞傳播的廣泛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其中,新聞作品的版權保護問題就備受各界關注。
新媒體發展以媒介融合為特征,從原先只有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發展到如今擁有成千上萬令人眼花繚亂的媒介形態,成為當今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新興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多的新聞作品通過多種傳播渠道進行擴展傳播。在這一背景下,版權問題顯現出與傳統媒體時代極大的差異性和復雜性。比如,互聯網可以讓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任何內容,自媒體因此迅猛發展。然而, 一些缺乏版權意識的自媒體無序轉載、照搬照抄傳統媒體作品并從中獲利,甚至為了博人眼球而夸大、肆意歪曲新聞事實,有的還加以惡搞,造成了讀者對新聞的錯誤理解。基于網絡匿名的特點,有時很難找到直接侵權的上傳者,從而導致網絡新聞版權追訴無主,不能進行有效的版權保護。另外,過高的維權成本也使得一些作者放棄了維權的努力,助長了網絡媒體的侵權僥幸心理,致使傳統媒體面對的侵權現象日益嚴重。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相關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更挫傷了新聞從業者的積極性。
新聞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是新聞媒體核心競爭力所在。全媒體時代,大力加強版權保護,并在有效的版權保護前提下做好內容傳播,是推動我國新聞出版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第一,賦予原創優先傳播權。在全媒體時代,媒體間融合日益加深,媒體間競爭愈演愈烈。如何在依法保護著作權的同時,創造一個公平有序、鼓勵原創、促進傳播的媒體競爭環境,在尊重版權的前提下為知識產權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因此,對原創性新聞作品在有效時間段內進行版權保護尤為重要。可以通過立法確立優先傳播權,給予原始新聞的生產者一定時間的優先權,使其獨家新聞價值、時效性價值能夠得到有效開發,獲得合理的經濟回報,實現對新聞原創性的尊重和對智慧結晶的保護,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維護原創新聞的價值和市場競爭的優勢。
第二,以新技術助力版權保護。近年來,數字技術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和速度,版權產業的保護格局也由此發生了變化。新興技術應用于版權領域,可極大提升版權的管理和保護水平。具體來說,可以運用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整個版權行業進行數據分析,實施有效監管,制定更加精準的打擊策略。例如,對新聞轉載行為進行技術控制、建立版權跟蹤系統,等等。讓新技術賦能版權保護,有利于不斷完善對新聞作品的保護措施,探索建立更符合我國國情的版權保護生態體系,推動我國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建立健全網絡監管體系。當前,應結合我國新媒體發展現狀,制定科學的網絡出版物保護措施。一方面,通過健全版權侵權查處機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等方式,不斷完善執法監管保障,實施版權嚴格保護,有效營造尊重版權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應加快網絡監管平臺建設,優化著作權的登記錄入、作品查詢、分類統計工作,實現版權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共享,從而不斷提升版權工作效能,減少網絡侵權行為發生,共同打擊侵權行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優質的內容是媒體的最大優勢,新聞作品版權是媒體的核心資產。版權保護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對原創者勞動成果的尊重。我們應進一步加強版權保護,積極營造良好的新聞版權保護環境,并運用法律武器加以維護,努力探索新聞版權保護的創新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