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李心峰(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教授、文旅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
今年的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贊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的中國人民大學考察,就如何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表重要講話,系統闡述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一系列根本理論與實踐問題。在此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這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包括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根本遵循,具有引領方向的重要指導意義。作為一位藝術理論工作者,我想談這樣一個問題,即藝術領域應如何回應“時代之問”?
從范圍上說,包括藝術理論與批評在內的藝術研究、藝術科學,也是整個藝術領域、藝術活動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藝術的研究、藝術的科學即藝術學作為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應像所有人文社會科學一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只要在努力擔負起這一時代重任的過程中,盡可能地處理好哲學社會科學的“整體”“一般”與藝術學、藝術研究的“局部”“特殊”的關系,努力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藝術這一特殊的精神生產領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就完成了藝術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組成部分的使命。
不過,我們所說的藝術,更多的是指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的藝術創作、藝術創造、藝術實踐活動。那么,作為明顯有別于一般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藝術創造、藝術實踐,是否也應該肩負起回答時代之問的歷史使命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
想要回答好“時代之問”,首先必須搞清楚什么是藝術工作的中心環節,什么是藝術工作者的中心任務?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清楚地告訴我們:“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我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就是說,藝術生產、藝術創作,必須以作品創作為中心任務,努力創作出精品力作,以藝術自身獨有的方式回答“時代之問”。
在這里,有一個如何理解“時代之問”的問題。廣大文藝工作者只有理解了何為“時代之問”,才能以藝術獨有的方式,藝術特殊的語言、符號、形式,藝術獨有的審美意象體系,回答這些“時代之問”。
所謂時代之問,是每個時代的社會實踐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待解決或正在探索、力圖解決的時代課題。立足于今天的中國土壤,立足于新時代的社會實踐,我們所面對的時代之問,就是這個時代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所進行的偉大實踐所提出的各種各樣的時代課題。
時代之問,還與“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所謂時代之問,即一定時代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的總和。
為了更準確地理解時代之問,廣大文藝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從而加深我們對于“時代之問”的認識。
為了更真切地體悟時代之問,廣大文藝工作者還應該牢記“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一古訓,深刻理解藝術與時代的關系,立足時代的潮頭,感應時代的脈搏,“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努力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都應該是藝術創作中的精品力作。對于何謂藝術中的精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三精”的標準:“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能夠稱得上是我們時代的優秀作品、精品力作,必須是能夠“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必須是“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優秀藝術作品。
近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立足祖國大地,扎根生活土壤,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藝術創作態度,為人民、為時代奉獻了一個又一個藝術精品。比如,去年中宣部、文旅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單位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而精心打造的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綜合運用音樂舞蹈、情景表演、廣場行進、戲劇演出、視屏影像以及太空連線、焰火表演等豐富多彩、藝術與高科技手段完美結合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走過的輝煌歷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所創造的豐功偉業;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閉幕式上對于二十四節氣、折柳寄情、中國結、迎客松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層次創新呈現;還有電視連續劇《覺醒年代》《人世間》,電影《長津湖》《柳青》,舞劇《朱鹮》《永不消逝的電波》,以及由青年編導韓真、周莉亞這對舞蹈界的“雙子星”共同編導(她們二位也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花木蘭》等大獲成功的舞劇的編導)、青年舞蹈演員孟慶旸領舞的舞蹈詩劇、一上演便火爆出圈的《只此青綠》……,這些堪稱為精品力作的優秀藝術作品,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審美與藝術生活的需要,可謂是以藝術特有的語言、形式,很好地回應了“時代之問”。
今年我們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我們熱切期待有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問世,以藝術的方式,在肩負起回答時代之問的歷史使命中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福建首條第五航權客運航線開通
重慶云陽的“侏羅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