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俞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偉大時代催生偉大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繼續朝著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續寫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彰顯了這一思想強大的真理偉力和實踐偉力。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中國是其中一個。黨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章增加“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2021年,中國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6%,清潔能源占比上升到25.5%,光伏、風能裝機容量、發電量,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居世界首位。2012至2021年中國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中國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
生態環境改善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重污染天數減少53.6%;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至1.2%。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建成首批5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制度,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等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持續深化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等改革,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開展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推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日益凸顯。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加強中美、中歐氣候領域對話。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發布《昆明宣言》。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綠色“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平臺,開展南南合作。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系統闡釋了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環境與民生、國內與國際等關系,系統回答了為什么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構成了主題鮮明、體系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科學思想體系。就其主要方面來講,集中體現為“十個堅持”。
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強調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我們的國家,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秉持的一個理念就是搞好生態文明。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依據,強調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強調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要求,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路徑,強調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必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系統觀念,強調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必須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強調把制度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堅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力量,強調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倡議,強調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三、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偉大思想指引偉大實踐。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心懷“國之大者”,當好生態衛士,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讓綠色成為美麗中國最鮮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
全面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統籌推進區域綠色協調發展,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三線一單”成果應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次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及時妥善應對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持續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管,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和穩定性,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持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建立健全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加強系統監管和全過程監管,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完善資金投入機制,加強科技攻關,強化基礎能力建設。
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始終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國際交流合作,切實履行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環境相關條約義務,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談判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有力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國際傳播,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