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梓涵(云南出版集團副編審)
從云南滇池星海半島生態濕地,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從海洋邊的紅樹林防護,到內蒙古的荒漠化治理;從吉林的野生東北虎到青海的雪豹;從長江“十年禁漁”,到黃河三灣濕地修復……歷時兩年多策劃整理,展現美麗中國生物多樣性魅力的圖書——《生物多樣性之美》近日由云南出版集團、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別以“中國美”“云南篇”兩冊正式與廣大讀者見面。該書獻禮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也成為首套以中英文雙語、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出版物,被列入云南省委宣傳部“滇版精品出版工程”資助項目。


詩意呈現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囊括了基因、物種、群落及景觀等多層面的地球生命資源總和。該書所展現的就是一次生物多樣性大揭秘之旅,跟隨科學家的講述,許多鮮為人知的動物、植物、群落、生態系統和景觀,在高清鏡頭下向世人細膩呈現。如玉龍縮葉蘚,這是一種只生活在麗江玉龍雪山高山巖石上的矮小苔蘚植物,如地圖衣、麗石黃衣,顏色艷麗,圖案瑰麗,它們都是高海拔、高緯度分布的物種,又如神秘的塔黃,形狀如寶塔,它們可以用30余年的光陰,等待生命中唯一一次花開……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高等植物和脊椎動物的物種數位居世界前列。《生物多樣性之美(中國美)》重點展現中國萬物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在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從北到南橫跨五個氣候帶,幾乎囊括了全球絕大多數的自然植被類型,有如銀杉、水杉、銀杏等具有較高科學研究價值的孑遺植物,也不乏報春苣苔蘚、金鐵鎖屬等中國特有植物類群,更有150種特有哺乳動物,包括大熊貓、川金絲猴、野耗牛、白唇鹿等中國大型特有動物,飛禽走獸,生機盎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中華大地徐徐繪就。
《生物多樣性之美(云南篇)》還重點呈現了素有“動植物王國”美譽的云南的生物多樣性之美。作為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之一,云南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承擔著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功能,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最有成效的地區。云南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感官上顯著差異的景觀,豐厚的氣候環境孕育了多樣的植被生態系統,該書各章節以此為主線,將云南各地的山、水、林結合,再以各生境下生活的動植物物種為輔線呈現云南的生物多樣性。
向世界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
作為新時代生態文明主題出版物,《生物多樣性之美》圍繞“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統領全篇,充分彰顯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為指導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的榜樣作用。該書立足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以創新的視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精美絕倫的圖片,圍繞生境與動物、植物的分類,遴選出近500個中國的典型生境和物種介紹,讓讀者領略中國自然風光和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同時,了解中國近年來在生態保護方面付出的努力和成果。一方面,該書對于普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知識、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為建設美麗中國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借鑒和啟迪意義;另一方面,該書有力提升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語言表達符合大眾閱讀習慣,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千秋偉業,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有力提升了中國國際形象。
近年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國際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范。數據顯示,這十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國陸域國土面積達到18%,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搶救性保護,云南大象在北上及返回之旅中成為全球動物界“網紅”,同時,我國陸續開展多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大美河山,萬千草木,一首首生態文明建設的戰歌在不斷唱響,而展望未來,講好生態文明的中國故事一直在路上。
生態環境領域專家認為,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生物多樣性之美》的出版,對提高國際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愿景具有重要作用。
以高水準打造生態文明精品力作
《生物多樣性之美?中國美》《生物多樣性之美?云南篇》兩冊圖書以結合科學、藝術、文化傳播等領域特色為創新表達,力求用通俗的形式和最佳的視角來呈現中國各地區豐富而美麗的生物多樣性。該書從策劃到出版歷時兩年有余,共計77萬余字,收錄了163位攝影師的473幅攝影作品,這些攝影師身份各異,既有一線記者、生態攝影師、科研工作者,也有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旅行家、牧民,有關國際組織和機構等等,他們深入到海拔 4500 米到7000米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經歷高山缺氧、風、霜、雨、雪和嚴寒的生命極限考驗,用鏡頭踐行著他們“共同的使命”——還原地球生命最美的樣子。
《生物多樣性之美》除了藝術之美,其動人之處更在于——科學之美。該書內容創作需要查閱大量學術文獻,全方位篩選生物數據、圖文資源,斟字酌句推敲更新、找足證據,方才經得起學術檢驗。為了保證圖書的專業性,該書邀請數十位專家、學者、科研工作者共同審稿,正是依靠不同領域專業力量的支持,該書才有著豐厚的藝術和科學文化素養。限于體量,雖然該書很難從科學角度完整地展現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全貌,但通過捧讀該書,你會發現無論是科學知識,還是視覺呈現都擔當得起“生物多樣性之美”應有的分量。在云南出版集團所屬云南教育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社長、《生態經濟》主編鄒悅悅看來,生物多樣性保護已不僅僅只是一個環保概念或是一句口號,而是涉及自然科學、人文藝術等多層面的共同體,《生物多樣性之美》將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打開一扇窗口,助力攜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作為持續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家地方出版機構,云南出版集團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實施滇版精品圖書工程,為生態文明建設筑牢堅實的知識基礎,策劃實施了一批生態文明精品力作,如《犀鳥啟示錄》、《生物多樣性史料輯校》、《云南野象旅行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叢書、“山水中國?湖泊系列”叢書等,所主管的《生態經濟》雜志是全球創辦較早的生態經濟領域研究類刊物,2013—2021年連續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雜志關注全球生態領域的熱點事件,傳播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為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發揮了積極作用。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