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目前,強信號、弱反應是不同程度存在的
今年前兩個月經濟數據已經出來,從主要經濟數據來看經濟修復離預期有一些差距。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中央釋放了一個明確信號,全力以赴拼經濟,還回應了市場上的一些問題,抓住了要害。但總體來看,市場反應還是比較弱的,我覺得這是強信號、弱反應。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強政策、弱經濟修復。為什么要防止這個情況的出現?隨著形勢變化,現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經營主體和大的市場環境看,與過去相比,出現了一些變化。在經濟上行時,政府加一點點杠桿就有很大的乘數效應,會在社會上產生很好的乘數效應。但是經濟下行期,就像股市下行時,政府采取救市措施一樣,往往效率會更低一些,這是一個客觀情況。
過去幾年主要影響中國經濟的最大事件是疫情,現在是后疫情時代,怎樣讓經濟盡快恢復到過去的一個增長軌跡的確值得討論,關鍵是怎樣把經濟搞上去。
想把經濟搞上去,政府領導、每個經營主體、每個老百姓都有這種期待,但怎樣把經濟搞上去這件事情,從國家到具體企業和個人都有不同的路徑選擇,這個路徑才是真正決定性的。
現在應該有一個市場化的經濟修復。一般搞宏觀經濟研究,都是研究政府政策的,沒有政府政策宏觀經濟學就沒有價值,經濟學家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在研究政府出臺一些什么樣的政策。現在經濟處在修復期,為什么講修復?就是因為遭受了沖擊,首先是疫情沖擊,兩只黑天鵝,兩個灰犀牛,還有很多小的黑天鵝和小的灰犀牛,疫情和俄烏沖突稱之為黑天鵝,大國博弈和房地產資產泡沫稱之為灰犀牛,這種沖擊是主要原因。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如果把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同有關部門決策和最終落到地方層面經濟運行情況來看,社會思潮的影響還是不小的。怎樣把經濟政策落到實處,核心就是需要一個市場化的經濟修復。
經濟修復市場程度不夠,集中反映在民間投資恢復不足
從經營主體來看,經營主體是整個經濟行為主要的引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判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是政府主導的,政府是不是引擎?不是。從引擎來看,怎樣讓經營主體成為經濟發展、經濟修復的主要生力軍。經營主體怎樣把經濟政策落實到市場行為,最后成為經營主體的一致行為,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從市場環境來看,市場環境里面包括政府、法治、信用等。現在的問題出在經濟修復市場程度不夠,集中反映在投資領域中民間投資是低潮。民營企業投資處于低潮期,沒有改變去年以來的基本格局。另外一個市場主體是消費主體。在社會思潮的沖擊下,人們的預期沒有改變,怎樣保持合理預期,不是簡單地看經濟模型。新預期中很大一塊還是來自于社會思潮,所以,經營主體面臨的環境、壓力,除了有經濟下行的壓力、疫情沖擊各種壓力之外,最主要的判斷是來源于社會思潮。不把社會思潮的問題解決好,在整個經濟工作中很難得到一個市場化效果。因為市場化是每個人自主選擇,政府政策可以決定,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可以去執行,但是民間愿意不愿意消費,愿意不愿意投資,這是比較客觀的問題。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最重要的還是要調動更多積極力量來參與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化修復是我們期盼的。和過去相比,在經濟下行期不能簡單地像經濟上行期那樣,認為政府政策指導、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政府引導效應發揮得很好,而底層部分的修復,社會思潮對社會心理的修復,是現在比較重要的因素。
讓政策滲透到經營主體,政府引導市場環境、經營主體發力
關于GDP考核,我認為不應該一味反對,經濟增長當然要考核GDP,現在還是有GDP考核,還是5%以上的,但這是不是剛性的?是不是一票否決的?經濟增長的計劃達不到,有什么問題?很多人沒有這種壓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回溯到GDP增長作為一個重要考核的基礎上來,在這個總方向下,讓政策滲透到經營主體,政府引導市場環境、經營主體發力。在這個過程中,最應該解決的問題是社會思潮的影響,正本清源,對錯誤的社會思潮有所澄清,有所管控。市場化的經濟修復希望有一個對社會思潮的糾正,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市場化的修復。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