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龐琴(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實現國際化,國際關系專業教育領域也興起全英語教學的風潮。然而,對于本土語境下全英語教學,我們仍然缺乏教學目標定位、符合本土語境的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探討。本文依據近十年來一部分高等學校開設國際關系課程實踐,解析目前全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是否引入全英語教學
當前中國需要積極融入國際體系,全英語教學的支持者認為,通過引入全英語教學,培養具有外語能力特別是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復合型國際關系人才,是當前國際關系專業人才教育中的題中之義。就國際關系領域而言,無論高校或相關智庫,對具有良好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都具有廣泛的需求。人工智能翻譯工具即便再進步,也很難取代復雜或創新性強的人際交流活動。另外,教育國際化是當前的主流趨勢,引入全英語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走出去”,而且方便國際留學生“引進來”,提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事實上,國際關系及“中國學”(China Studies)等區域國別學科已成為吸引外國留學生的重要學科。隨著大量具有海外高校博士學位的歸國人才進入高校,全英語教學師資匱乏的局面已經得到改善,國內不少頂尖高校正在進行全英語教學的嘗試。
反對者認為在中國本土語境下進行全英語教學并不符合當前實際。一方面,高校缺乏具有英語教學能力的師資。除了一些國內頂尖高校能夠引進具有良好英語交際能力的海歸人才承擔教學工作,大部分高校國際關系專業的教師并不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另一方面,本土語言環境和學生有限的英語接受能力,也讓全英語教學很難達到母語教學的效果。再加上近期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英語教學的價值似乎有所降低。
面臨的挑戰
將全英語教學融入國際關系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面臨著總體教學目標、具體的教學模式、教材等各方面的挑戰。第一,就教學目標而言,要在培養學生外語思維能力的同時,確保其堅定的本土立場。全英語教學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以西方國際關系實踐為中心的英語學習材料,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加強英語表達或者英語思維模式的學習。而英語思維模式的掌握,需要大量的聽說讀寫實踐,學生要努力理解甚至內化英文作者的世界觀,以及他們在國際事務和國際沖突中的原則立場,才能徹底理解相關學習材料。因此,以英語材料為主的學習常常會養成高度認同甚至支持西方國際事務立場的習慣。事實上,已有學術專家和外交官員提出過相關問題,比如有些外語專業的學生往往缺乏對我國國家立場的認知和把握。這就意味著在通過全英語教學進行專業知識授課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利益,培養學生堅定的國家立場。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助于爭取中國國際話語權。
第二,就教學策略和模式而言,應人工翻譯技術的進步,全英語教學的重點應當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這就帶來如何將英語口語教學與本土語境進行融合的問題。在全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量融入本土案例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國際關系理論的理解。但是相關材料大多數是中文的,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對相關案例進行討論時,都只能采用“硬翻譯”方法,容易出現交流困難,甚至感覺不如用中文交流更有效率,從而難以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缺乏合適的全英語教材。這不代表沒有適合中國學生英語水平的教材,而是高校從培養學生正確意識形態的角度出發,要嚴格把控原版英語教材的使用。由此導致的后果是,大部分教師只能折中地選擇英文教材的一些章節,再加上一些中文論文,這樣會造成教材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有些學生反饋學習內容“五花八門”,無法針對國際關系學科的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第四,教學雙方存在準備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教師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學培訓,導致教學技能不足。絕大多數英美留學歸國的教師在課堂情景中使用英語的技能主要來自過去求學經歷的積累,既不系統也不完善。另一方面,本土語境下的全英語教學還面臨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且與教師配合不足的挑戰。換言之,在本土語境下,學生存在懶惰和不配合的心理,導致口語能力提升緩慢,甚至有學生存在抵觸閱讀英語材料的傾向。
實施路徑
全英語教學視角下國際關系復合型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首先,從事全英語教學的教師應該明確國內高校開展英文教學的目標,即以英文教學為手段培養具有中國視野和中國立場的國際關系復合型人才。因此,教師應該提升英語教學課堂中的“中國元素”,積極地采取用英語討論本土案例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這樣可以改進全英語教學過度以西方國際關系經驗為中心的傾向,提升學生對于中國在全球化語境中的認和,形成高度的國家認同。
其次,為了更好地實現英語口語教學與本土語境的融合,教師需要創造英文教學環境,課前就本土案例準備口頭和書面的英語學習資料,全方位增加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入,從而為課堂教學減少語言障礙。在此基礎上,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化與互動性學習,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及表達模式,增加學生自主思考和獨立表達的機會,特別是通過生動有趣的實例去引導學生理解中英文表述的差異。
再次,高校可以鼓勵教師自編全英語教材,增強國際關系教材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樣既滿足國家對于培養正確價值觀念人才的要求,同時能夠給予學生全面的知識訓練,提升全英語教學質量。事實上,相關的教材建設如果能夠成功,還可以推廣至中東、非洲和拉美國家具有英語學習需求的高等學校,這對于中國的軟實力建設也將大有裨益。
最后,開設英語教學課程的高校,要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升教師的全英語授課能力。教師也應該通過強調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贏得學生對全英語教學的認同。作者前期的調查研究發現,許多受訪學生對待英語教學的態度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其目標是獲得專業詞匯并應付相關考試。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通過生動的實例向學生展示,即使在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前景下,英語學習和表達對于未來自身的發展依然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