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 夢、李斯淇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并強調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其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打造高質量的高等教育體系,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使命任務。新征程上,廣大高校必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建設、高等教育影響力打造等方面下足功夫,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黨對高等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確保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正確方向。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是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的根本遵循。加快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首先要回答好“培育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育人”這個根本問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廣大高校必須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統一起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陣地,確保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始終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前行。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大思政工作格局,保證高校各項工作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并以此引導學生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
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高校的重要使命。當今世界誰擁有一流創新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高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是助推國家科技發展進步的關鍵因素。面向未來,必須充分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在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發展需要中努力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科學把握“新興、交叉、融合”的學科建設趨勢,加大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科技自主創新力度,著力突破重點領域的“卡脖子”問題,為在科技創新新賽道和制高點上贏得先機提供更大助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廣大高校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培養更多政治堅定、業務精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高等教育支持。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充分激發高等教育發展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改革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改革創新優化教育理念、激活教育機制,有助于教育潛能得到更大發揮、資源得到更優配置、價值得到更充分體現、質量得到更大提高。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鮮明導向,加強頂層設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讓教育活動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改革,破除制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用足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強化與世界知名高校、高水平科研機構等開展交流合作,積極借鑒其先進的辦學和科研工作經驗,在練好“內功”基礎上,主動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不斷增強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