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原森(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的指引下,我國已經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全面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新征程,民族復興大業如火如荼,成為世界上和平崛起的典范。同時,我國還努力促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沙特和伊朗,并掀起中東地區一波和解浪潮,為世界的安全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使一些常年處于紛爭中的國家看到了曙光。新老朋友紛至沓來,我國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縱深,國際話語權不斷提升。這一切均得益于我國一直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于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以安全促發展,以發展保安全。國家若缺乏安全保障,發展就無從談起,更遑論強盛復興。我們的發展是“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的。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形勢的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錯綜交織,不確定因素叢生。與俄烏沖突這類涉及軍事、政治對抗的傳統安全問題相對并存的是非傳統安全問題,譬如,經濟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需要審慎對待、努力解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更高層次的非傳統國家安全觀,即“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以非傳統安全思維統合了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多方面的要素和內容。
高校既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又是外語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非傳統安全意識必須加強。“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人才關乎國運,與國家安全和未來建設息息相關。如何保障外語教育安全、外語人才安全,如何解構和防止西方的話語忽悠,如何能夠助力我國解決國內國際諸多非傳統安全問題、為人類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均對外語教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賦予外語教育及其培養的人才更重大的歷史使命。
第一,培養學生非傳統安全意識,著力培養信息能力,確保認知安全。非傳統安全問題實際上輻射至我國和國際社會的各領域,尤其在當下人工智能突破性發展的網絡世界,信息量之大無法估量,外部敵對勢力及其內部勾連分子一貫伺機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源自網絡的虛假信息、抹黑煽動信息等都是我們必須要防范的非傳統安全挑戰。高校外語專業學生身處兩種語言和文化的碰撞中,更容易第一時間接收到碰撞中的信息并且對其進行第一手處理。因此,他們的信息能力應當被重視、著力培養、妥善利用。
第二,全面提升外語教師綜合素養,確保師資安全和學生發展安全。教師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主體,是把好國家當下及未來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我們國家的發展以及國際大形勢正處于百年轉變之中,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外語教師自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首先必須經得起考驗,能為學生提供一潭上等的好水,至少要融合高人格、真知識、寬視野和新智慧,否則難以勝任新時代的使命。此外,外語專業學生習慣將兩種語言、兩種或多種文明文化進行比較,教師應具備較高的辯證哲學素養以應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有效思辨并筑起一道信息安全防護墻來提升學生的信息能力,最大可能地提高其對祖國的認同度和忠誠度。此外,外語教師還應具備一種能夠凝聚學生的素養,或稱“學生凝聚力”,能使學生在與教師的相處交流中找到信仰和目標,從而確保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安全。
第三,創新外語專業課程設置,助力非傳統安全。其一,推進古今中外文化融通課程。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樹立“四個自信”,實現文明互鑒、知己知彼、求同存異為目標,設置諸如“理解當代中國”及能夠掌握目標語地區與國家情況的課程,以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素養和異域文化鑒別力,完成安全意識軟植入,助力文化安全、社會安全。其二,加碼專業課程的“研究”含量。研究能力是辨析安全問題的基石。外語專業研究課程的設置和相關課程中“研究”含量的提升,可以打開學生的學科視野和思路,讓其習得客觀地和批判性地審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造信息的科學方法,提升心智和自信心。比如可以增加涉及安全領域的話語研究,培養學生從修辭視角獲取目標語在此類語境中的措辭習慣、超越表層文字的信息以及目標語所承載的當地本土文化基因。在引導學生編織起專業知識網絡的同時,也幫助其完成近乎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積累,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夯實跨語種跨文化交流的安全基礎。
第四,打造“外語與安全”特色主題系列活動競賽,深植安全意識。要讓外語人才發掘廣泛存在于中外社會各領域的非傳統安全問題,提升其安全意識敏銳度以及應對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內容和形式多樣的“外語與安全”主題活動(如情景短劇表演、辯論賽、安全故事宣講/寫作、短視頻制作比賽、安全知識挑戰賽等)能讓所有非傳統安全挑戰在外語人才的發掘中被迅速一一揭示出來。在融通中外各類安全挑戰之后,外語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安全素養可以獲得穩步提升。同時,也可以積極響應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的號召,將此項活動推廣至所有高校師生群體。
新時代我國不斷擴大國際交流、深入參與國際事務治理,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外語人才培養肩負重大的歷史使命、政治使命、社會使命和安全使命。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堅持自身實力硬,堅持為黨為國培養人才,堅持培養有底色、有成色、有本色的外語人才,外語教育才能行穩致遠、久久為功、不負使命。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南京師范大學)2021年度課題“高校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與輿情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1NSZXB003)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