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光明網訊(記者 李澍)7月16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第九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主題為“增進民生福祉與優化社會保障結構”。

會議現場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名譽會長華建敏和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副主任趙川東為大會致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黃華波、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胡曉義、國家醫療保障局原副局長陳金甫、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先后作了大會報告。來自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審計署、國家稅務總局、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等部門的有關司局領導和50多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1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并圍繞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與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王杰秀先后主持了全體大會。
7月16日下午,第九屆全國社會保障學術大會平行舉行兩個綜合分論壇、養老金分論壇以及博士生分論壇,45位專家學者和16位博士后、博士生發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綜合分論壇一上,來自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南開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5位專家學者作了發言。與會者認為,結構優化是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現代化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現了制度轉型和范圍擴展,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但需認識到,現行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一些缺陷。伴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社會保障子系統之間、社會保障和其他領域之間的關系,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在綜合分論壇二上,來自西南財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美團到家的15位專家學者和實務界人士作了發言。與會者認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以勞動關系為紐帶的傳統社會保險制度模式面臨諸多挑戰和不適應性,眾多新業態勞動者游離于社會保險的保護之外,應當盡快形成數字經濟生產方式下社會保險制度創新的新思路,將新業態就業者納入到社會保險體系之中。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加快完善各項制度,在夯實政府主導的法定保障制度的同時,積極調動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養老金分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的15位專家學者進行發言。與會者認為,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養老金制度肩負著更加重大的責任與使命,需要通過加快發展多層次養老金體系與結構優化來促進養老金制度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提高養老金的參保質量,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與農民工群體的參保質量,使更多勞動者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要加大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財政投入力度,縮小城鄉居民與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差距。
在博士生分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的16位博士生發言。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