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日涵(全國青聯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強調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并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從2013年到2023年,十年時間,“一帶一路”倡議從“大寫意”到“工筆畫”,證明了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
十年感受“一帶一路”的飛速發展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五通”構想,確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到三次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作為一位“一帶一路”研究學者,十年來,我走遍世界80多個國家,見證了許多“一帶一路”項目從無到有,從“大寫意”到“工筆畫”。眾多項目的落地真正實現了互聯互通的夢想,“一帶一路”成為惠民餡餅,助力共建國家加速發展。中老鐵路、亞吉鐵路、蒙內鐵路,一條條鋼鐵長龍,連接起不同的國家,飛馳的列車滿載著經濟發展的希望;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吉大港,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海洋通道,穿行的貨輪搭載著開放包容的理念;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尼日利亞大眾工業園、中白工業園,不同的文明在這互鑒交流,共同進步,東西方理念在這交匯,共同助推產業發展。
十年感受“民心相通”的暖心歷程
這些年,看著課堂上我的很多留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民心相通的變化。來自老撾的學生,期待大四畢業的時候能坐上中老鐵路,她的愿望實現了;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成為了在中國的抖音博主,同時她也將自己視頻在海外傳播,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使者;來自喀麥隆的留學生,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在線“我在中國挺好的”專欄博主。留學生們的普通話,越說越好,對中國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學成后成為中外文化溝通的使者。十年來,我們通過旅游文化等交流活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越來越多的朋友們,相互了解,實現了民心相通。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精彩紛呈的文化年、藝術節、展覽會、獨具特色的魯班工坊,不斷深化的民間組織、智庫、媒體、青年交流,奏響了新時代的絲路樂章。
十年期待“互聯互通”的命運共同體
毋庸諱言,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一帶一路”成為全球公共產品,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不管是“硬聯通”還是“軟聯通”,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讓“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互聯互通的世界打造,將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津巴布韋的小鎮、漢班托塔的港口、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巴拿馬的港口,時常能看見中國青年的身影。毫不夸張的說,有“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的地方就有中國青年揮灑的汗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中國青年將繼續努力,助力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貢獻青年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