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謝玄暉(湖北工業大學工業設計學院講師),劉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考察時指出,“要發揮美術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文化品位,把美術成果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當前,我國鐵路客站在建設理念、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總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鐵建設也突飛猛進。但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日俱增,單一技術維度的鐵路客站發展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旅客的出行需求,鐵路客站建設中的人文關懷、藝術審美、情感體驗、文化形象推廣逐步受到重視與關注。作為我國交通運輸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鐵路客站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彰顯鮮明文化特色和豐富審美效果,傳播中國鐵路文化魅力,是新時代貫徹落實鐵路客站建設新理念和助力中國鐵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設計作為美術、藝術、科學、技術的綜合,是產品人性化的重要手段,是賦予鐵路客站人文關懷、提升鐵路客站文化審美形象的重要方法,是新時代鐵路客站彰顯審美韻味和文化品位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通過對鐵路客站建筑、空間環境、公共設施、品牌形象識別等一系列的設計創新,將人文關懷、文化藝術元素融入鐵路客站建設之中,關注旅客進站、候車、換乘的多層面需求,可提升旅客出行過程中的便捷性,豐富旅客出行的藝術審美體驗,使鐵路客站更好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通過將文化元素與鐵路客站建筑、公共設施有機融合,可以使鐵路客站更加彰顯城市文化魅力,向社會大眾傳播城市的優秀歷史文化,消除城市建設“同質化”現象,提升城鄉建設的審美韻味、文化品位,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更進一步,可提升鐵路文化形象,以美為媒,使中國鐵路進一步走向世界,提升中國鐵路的綜合競爭力,向世界展現中國鐵路文化魅力。
以設計創新引領鐵路客站人文建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們黨始終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鐵路為人民”,鐵路客站的發展更是如此。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鐵路客站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發展目標。
進入新時代,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節奏加快,人民群眾對交通運輸提出了新要求,出行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特征。新時代鐵路客站在滿足旅客出行效率的同時,還需關注不同旅客的個性化需求。設計作為產品人性化的重要手段,是賦予產品情感的重要方法。通過設計理念的創新,關注不同旅客人群的需求,提高不同旅客人群進站候車的舒適性與便捷性,對行動不便旅客、老年人旅客、帶兒童的旅客等各類特需旅客人群設置專門的便捷通道和服務設施。通過對鐵路客站內部的交通流線優化與設計,為旅客提供便捷的進出站環境,實現旅客進站不擁堵、換乘“零距離”。通過對公共設施細節進行人性化設計,傳遞人文關懷,使旅客鐵路出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例如雄安高鐵客站采用雙層立體候車布局,通過對進站與出站的交通流線優化設計,實現旅客“進出分層,到發分離”,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在公共設施設計方面,雄安高鐵客站通過設置專門的軍人候車區、兒童娛樂區、重點旅客服務區、商務座候車區和母嬰候車室,通過對動線、布局、公共設施細節的人性化設計,滿足不同類型旅客人群的個性化需求,全面提升旅客出行的幸福感。
以設計創新助力鐵路客站交通功能特性和文化藝術特色的協調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鐵路客站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載體之一,交通運輸與文化藝術的相互協調發展是新時代鐵路客站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2020年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出臺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中指出,“大力培育弘揚優秀鐵路文化。推進優秀鐵路文化傳承創新,加強重要鐵路文物、遺跡遺存、重大鐵路工程的保護利用”。高鐵客站作為現代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是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展示窗口,新時代鐵路客站的高質量發展是兼顧交通功能特性、文化藝術特色、時代特征的協調發展。通過設計理念的創新,可將城市地域文化特色與鐵路客站建設有機融合,凝練文化主題,豐富客站建筑自身的文化價值,提升客站內部空間和公共設施的文化藝術表達,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審美特征相結合,營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鐵路客站形象,最終打造成交通功能良好、人文藝術特色豐富、時代特征鮮明的新時代高鐵客站,讓旅客在便捷出行的同時感受到豐富的文化藝術體驗。比如,杭州西站從多維度將地域文化融入高鐵客站建設之中,將杭州文化藝術元素與站房牌匾、休息座椅、導視系統相互融合,通過多種設計形式豐富其站內視覺環境,在滿足乘客便捷乘車的同時,彰顯杭州的江南文化特色,使旅客的鐵路出行與文旅體驗深度融合,讓旅客在出行過程中,感受到獨特的杭州城市文化魅力。
以設計創新助力中國高鐵文化形象的建設與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考察時指出,“要增強文化自信,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中國高鐵作為中國制造的縮影,也是國家形象構建與傳播的重要載體。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指出,“加強交通運輸文化軟實力建設,推動交通文化精品工程建設,深化交通文博工程建設,提高交通參與者文明素養”。
高鐵客站文化形象建設對提升中國高鐵的海外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高鐵走出國門的機會不斷增多。作為互通互聯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中國高鐵在向世界展現中國鐵路技術、制造水平的同時,還在展現中國國家形象和文化魅力。設計作為文化形象構建與傳播的重要手段,通過設計創新,將中國高鐵品牌、歷史文化融入跨國線路中,對高鐵客站中的空間環境、公共設施、藝術裝置等維度進行設計改造,向世界展現中國文化自信,塑造中國高鐵品牌形象和國家形象,提升中國高鐵的綜合競爭力。例如連結昆明到萬象的中老鐵路沿線的十一座客運站,其以“山水通途 萬象和合”為主題,全線站點依據行政區劃分為三大站群,三大站群通過設計創新對各站點的地域文化元素進行整合,結合視覺傳達設計、建筑裝飾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展示設計等形式彰顯和傳播中老鐵路沿線文化,向海外推廣中國高鐵品牌。可以說,在中國高鐵技術“走出去”的同時,中國高鐵文化形象也得到了傳播與推廣,成為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的重要途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出行體驗設計研究所孫路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