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玲玲(江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譚高順(江西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曲靖師范學院講師)
????推動文化事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不僅僅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需要。在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目標要求,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繼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領域,首要的任務就是傳承好、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完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任務。一是重新詮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對思想精神、道德倫理、制度體系、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民俗習慣、器物載體等層面的傳統文化系統全面地加以考察,厘清其發展脈絡,淬煉其精神內核,找到具有時代價值、促進人們發展進步、長期發揮正能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其發揚光大。二是凝練精神。要在中華民族中不斷凝練出具有代表性、先進性的精神內核和文化標識,揭示其中蘊含著的智慧神韻、理念規范、胸懷氣度,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實踐中大放異彩,讓深厚的人文力量、濃烈的道德力量滋養人心。三是保護好文化遺產。要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常態化、專業化、系統化的方式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積極發揮數字信息技術在保護文化古跡方面的獨特作用,讓文化古跡“永不消失”。尤其是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既要避免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又要積極創造文化遺產的市場收益,把正確的文化觀、生態觀與正確的政績觀、經濟觀結合起來,在系統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充分挖掘其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讓文化遺產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動力。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先就要靠宣傳,通過各種顯性和隱性的宣傳方式,讓廣大群眾認同、接受、踐行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一是牢固樹立服務群眾的理念。堅持重心下移,積極推進各類文化惠民措施、注重基層公益性文化活動,讓國家重大文藝項目落地基層。二是夯實基層文化陣地。加大對基層文化設施、設備的投入,對各類文化場館、體育設施、電視廣播機構等投入人力、財力,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三是發展群眾文藝事業。利用自身文化優勢,充分開展文化項目培育、文化隊伍培養工程。一方面,要按照優化結構、突出專業的要求配好配強基層文化工作隊伍,把道德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創新意識濃的人才吸收到管理隊伍中來,切實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另一方面,認真設計基層文化項目,推動實施民間民俗文化“扎下來”與“走出去”并重的發展戰略,常態化開展基層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動文化事業改革。實施文化改革是推動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是滿足廣大百姓精神追求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重要途徑。一是進行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進一步明確宣傳部門的職能職責,對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旅游等工作進行歸口管理,理順內外宣傳工作體制、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制、互聯網宣傳管理體制,大幅提升文化行政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嚴格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原則方法,進一步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各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充分尊重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法人自主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實施文化企事業單位市場準入制度以及負面清單制度,不斷釋放文化企事業單位的改革效能。二是推進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設置監管機構,充分明確監管機構的職能職責,進一步完善“四管”統一的運行工作機制。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改革。進一步加強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廣大群眾的需求與科技發展水平結合起來,推動數字化場館建設,不斷提供與時俱進的場館服務。認真挖掘城市文化,把場館定位與文化戰略特色充分結合起來,積極開發具有代表性的文旅產品,讓文化體現出固定化、實物化特征,不斷促進文旅產品的設計、開發與量產,帶動文旅行業與當地經濟的深度融合。四是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對于綜合經營類文化企業改革,應當突出導向性和引領性;對于內容創作類文化企業改革,應當注重打磨內容,彰顯內容的原創性和新穎性;對于投資運營類文化企業改革,應當注重企業的前瞻性和戰略性。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一是推進文化產業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一方面,突出文化產業的支撐主業,對供給主體給予投入和支持。另一方面,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推進業態創新。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推進行業技術發展、升級,用行業技術迭代更新催生行業發展新模式,不斷激活文化資源,豐富文化體驗,推動新的文化業態形成。二是培育不同類型的文化市場主體。一方面,積極培育骨干文化企業,支持產業關聯度高的不同企業打破地域和行業限制,充分以資本為紐帶進行重組、上市,打造文化產業鏈完整、文化主業突出、文化核心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集團。另一方面,降低資本準入門檻,有序開放文化產業領域,引導社會健康資本主動投資文化產業,讓非公企業和各類微小企業享受與國有文化企業同等的待遇,不斷提升非公企業和各類微小企業的改革發展積極性。三是構建具有現代性特征的文化市場體系。積極打造文化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四是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找準結合點,讓文化產業源源不斷地向其他產業賦能,使得產業聯動更加頻繁、產業鏈條更加延展、產業要素更加優化。當前,數字技術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要不斷擴大旅游產品數量,在提升旅游品質上下功夫,注重文化因素在旅游產品中的運用,做到“以文造旅”“用文促旅”,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同時,要不斷開發文化的旅游功能,在挖掘文化內核上下功夫,把旅游概念與運作理念運用于文化領域,做到“以旅傳文”“用旅顯文”,運用旅游思維宣傳文化,不斷增強文化體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