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財經論語】
作者:王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隨后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進一步將汽車、家電產品和家裝消費品作為促進重點。推動消費品大規模以舊換新,成為我國當前擴大國內需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此前,我國也實施過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但在當前,居民消費在品質、性能、環保和體驗上都已發生明顯變化。推動新一輪以舊換新,具有新的市場基礎和現實邏輯。
統計顯示,我國耐用消費品基本實現全面普及,汽車、家電等保有量躍居全球首位。202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3.4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等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每年有超過400萬套二手房需要重新裝修。居民消費逐步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耐用消費品市場發展階段出現重大變化,消費增長動力也日益從“購新”變為“換新”。目前每年汽車、家電銷量中,約半數都出自更新升級的需求。
然而,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我國消費品更新需求并未被充分釋放:一些消費者仍存在“不壞不換”的消費觀念。數據顯示,家電“超期服役”數量多,使用超過10年的空調、冰箱、洗衣機、油煙機、熱水器約占保有量的1/4。回收利用體系還存在運行不通暢、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二手商品標準體系不健全、物流體系不健全、市場不完善等情況,也造成二手商品回收價格低,增加了消費者更新成本,影響了居民換新積極性。此外,隨著消費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者日益重視商品的性價比,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由此帶來的價格戰也強化了消費者觀望情緒。
應該看到,推動消費品大規模以舊換新,是中央統籌當前和長遠、供給和需求、經濟與民生的重大舉措,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第一,有利于市場在短期形成擴大內需的規模效應,穩定發展預期。汽車和家電在社零總額中規模大、占比高、潛力大、帶動作用強。有統計表明,如每年增加更新300萬輛老舊汽車,將形成超過5200億元銷售額,可提高商品零售額增速1.2個百分點。
第二,有利于提升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更新消費不是傳統產品的重復循環,而是通過提供更好品質、更高技術、更好體驗的產品牽引帶動產業升級、投資更新,形成需求和供給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加快形成消費—投資、消費—就業—收入的良性循環。
第三,有利于打通國內大循環堵點。一方面,以舊換新更多是換成更加節能環保的產品,將提升全社會綠色消費水平。另一方面,將帶動新產品和廢舊產品協同流通,加快推動消費品大規模回收循環利用,暢通商品流通循環堵點,提升產業供應鏈安全和韌性。
第四,有利于保障居民消費安全。據國家消防救援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火災約三成是電氣起火造成,居各種原因首位。更新“高齡”汽車、高耗能產品和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的家電,讓更多節能、環保、智能的高質量產品進入居民生活,將極大改善百姓生活品質,提升安全感獲得感。
《方案》出臺后,社會對“真金白銀”促以舊換新有廣泛期待,應盡快推出相關具體細則和執行標準,讓優惠政策盡快落地見效。政策執行力度也要適度合理。力度過小,無法激發消費者以舊換新熱情,而力度過大又容易造成消費透支。根據以往以舊換新經驗,補貼或優惠力度宜保持在換新商品價格的10%左右。
要加強政府部門和企業的聯動,優先支持報廢更新,兼顧賣舊買新。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明確參與以舊換新的產品和優惠規則。同時,要監督規范補貼行為,加快統一大市場建設;補貼需直達消費者,優化申領程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
要加強“換新+回收”循環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物業、商業網點、平臺企業資源,完善安全、物流、回收材料應用、二手商品出口等各類家電回收標準,健全回收網絡體系,提高賣舊買新一體化、便利化。支持城市二手市場建設,扶持回收拆解企業構建可持續商業模式。
同時,要加大公益宣傳力度。配合相關政策要求充分調動行業協會等資源,發揮社區街道的優勢和作用,加大消費品安全公益宣傳,倡導安全消費綠色消費理念,有針對性地提出家庭家電更新建議,提高居民以舊換新的積極性和滿意度。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8日?15版)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