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鐘慧媛(中南大學人事處助理研究員)
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并且政府工作報告全文41次提及“創新”。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時代潮頭最活躍的先鋒軍,歷次科技革命中重大科學發現、技術發明者,多是創新能力、創造力都處于高峰期的青年科學家。為此,應當從“建設三高”著手,構建“高水平的人才聚集平臺”“高標準的人才生活和工作保障體系”“高效能的人才評價機制”,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形成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良好發展的系統合力,推動造就一批富有創造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建設“高水平”的人才聚集平臺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一些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也要著力建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臺”。近年來,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經濟優劣勢區域重新布局,人才的戰略性地位和價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全球人才流動規模不斷擴大,流動速度持續提高,構建以戰略需求、產業需求為牽引,以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為基地的高水平人才聚集平臺,是緊抓全球人才流動歷史機遇的重要舉措。以平臺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領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人才聚集平臺是青年科技人才賴以開展研究的基礎,持續改善人才聚集平臺的“硬環境”,加快優化“軟環境”,促進高水平人才聚集平臺在吸引青年科技人才、集聚青年科技人才、成就青年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戰略支點作用。國內外人才工作的實踐表明,用心建設高水平人才聚集平臺是發展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的重要之舉。比如改變世界的“創意工廠”——貝爾實驗室。雖然硅谷被認為是創新的搖籃,但鼎盛時期的貝爾實驗室一直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技術研究中心,為美國的科技發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如,國內的鵬城實驗室、太湖紫金山實驗室,這些高水平人才聚集平臺不僅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還打造了一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一流人才隊伍,源源不斷地支持創新型國家建設。
二、建設“高標準”的人才生活和工作保障體系
青年科技人才處于成家立業時期,亟需建立健全高標準的人才生活和保障體系,解決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顧之憂”,使青年科技人才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創新的實踐之中。一方面要建立高標準的人才生活保障體系。比如,建立青年科技人才服務港,打造集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創新創業服務和在線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人才服務綜合體,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支撐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標準的人才工作保障體系。要持續強化對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研究平臺或領銜的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對國家亟需的戰略項目予以滾動支持,讓青年科技人才有充裕的時間、經費進行項目研究。此外,還要在項目落地、科技研發、知識產權、投融資等方面給予一攬子支持,特別是強化創新創業團隊支持,對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重大技術攻關領域人才團隊給予資助,這樣不僅鼓勵產出高水平科技創新成果,還激勵成果的轉化運用,釋放出更強勁的經濟效益。通過建立高標準人才生活和工作保障體系,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全周期服務機制,讓青年科技人才留得住、沉得下。
三、建設“高效能”的人才評價機制
人才評價機制是新時代做好人才工作的“指揮棒”,也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關鍵點。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為建設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擘畫了總體方向。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要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建設高效能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強化人才評價機制的問題導向。問題意識,是建設高效能人才評價機制的起點。需要認真調研青年科技人才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比如科研平臺建設、項目經費管理、職稱評審、成果轉化等問題,再據此建立人才評價機制導向,確保人才評價能夠推動高水平研究成果產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打通人才評價機制的“中梗阻”。需要進一步打破各種體制機制限制,對引進的高層次青年科技人才建立評價綠色通道,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三是建立科學有效的反饋機制。人才評價機制是為了發現問題,以及更好地解決問題。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青年科技人才建設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建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中的問題,并及時整改,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工作效率。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青年科技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生力軍,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骨干。因此,必須系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發展,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服務青年科技人才的發展,切實改變“各管一段”“互不銜接”狀況,以系統性支持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