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昊杰(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博士)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國家安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大中小學生是國家安全教育的重點人群,要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發力,從認識重大意義、落實具體要求、拓展實踐路徑來深化國家安全教育,推動面向大中小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取得實效。
三方協同:統一認識國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意義
2015年7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在第一章的總則部分第十四條明確“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第五章的第七十六條要求“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2018年4月,在《教育部關于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中,明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牽頭制定綱要,旨在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2020年9月,教育部發布《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為大中小學系統、規范、科學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指導性意見。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頒布《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要求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用好社會育人資源常態化開展安全教育等。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深化國家安全教育,要三方步調一致,統一認識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重大意義。一是全面領會和準確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指導國家安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是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是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和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現實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在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中掌握主動權的根本保障。三是全面落實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安全教育體系的應有之義,是學校家庭社會系統推進國家安全教育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進頭腦基本依據,是全面增強大中小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其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有力舉措。
協同育人:認真落實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的第二章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共有20條,這是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具有統領性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在塑造新發展格局中創新國家安全工作全局,防范和戰勝一系列風險挑戰,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工作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后盾。這是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深化國家安全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注重將維護國家安全的20條任務與新時代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重大成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夯實大中小學生增強國家意識、強化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的思想認識基礎。
在第九個國家安全教育日,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創新引領10周年”為主題的各種活動廣泛開展,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各個場域匯聚形成一股鮮明的力量,深深影響著新時代青少年國家觀、安全觀和民族觀的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深化國家安全教育,要協同促進青少年成長成才,認真落實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聚焦國家安全領域法律法規,依法依規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各項工作,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二要明確大中小學各學段國家安全教育目標任務,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和規劃指導,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各領域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大中小學各學段的課程大綱、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考試評價之中去,形成縱向銜接、橫向配合的國家安全教育格局。三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按照學生認知發展和年齡特點,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和世情國情社情熱點,考慮不同教育類型、不同學科專業、不同地區地域等,切實提高國家安全教育的科學性、適宜性和有效性。
育人實效:積極拓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路徑
《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等12個領域安全,以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4個新型領域安全,并圍繞各領域安全的重要性、基本內涵、面臨的威脅與挑戰、維護的途徑與方法等方面提出學習要求。上述內容是大中小學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據,許多內容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深入推進,單獨依靠某一個方面來實現最終目標是困難的,因此,必須積極拓展實踐路徑,善于總結國家安全協同教育體制機制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全國范圍進行推廣普及,引導帶領各地各校國家安全教育取得較好育人實效。
今年的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組織開展“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主題活動,期間有關預防溺水、防學生欺凌、網絡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講座、預演、課程等豐富活動在各個學校開啟。近日,教育部組織開展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重點包括“千萬高校學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高校國家安全視頻公開課、主題作品征集與線上展示、國家安全知識答題等。這些活動可以促進各地各學校立足常態化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積極拓展有關教育資源,不斷實現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階段國家安全教育目標。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深化國家安全教育,要打開育人視野、凝聚育人共識、整合育人資源,積極拓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路徑,可以著重在以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進一步推動學校充分發揮國家安全教育協同主導作用。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具有專業性、系統性和權威性的特點,在協同中要全面發揮主導引領作用,實現學校國家安全教育主陣地作用的進一步強化。第二,進一步確保家長切實履行家庭國家安全教育主體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課堂。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可以做到言傳身教、潤物無聲、成效顯著,具有天然優勢和獨特稟賦,在協同中要積極主動盡責、擔責、守責,推動家庭國家安全教育履行主體責任更加的到位。第三,進一步督促社會有效支持服務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社會是大系統、大教育、大資源,通過社會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具有“全面”“全要素”“全周期”“全鏈條”等顯著特征,比如具有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學實踐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非遺館、美術館、紀念館、科技館、體育場館、國家公園、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其中許多內容都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都是開展國家安全的有利場所。因此,社會在協同中要“盡其才”“盡其用”“盡其效”,成為支持服務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石。
(本文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2024年度課題“新時代青少年學校、家庭、社會合育問題與機制研究”(批準號:2024B3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