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巫強(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新科技、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不僅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也使各個產業的技術基礎發生革命性變化。特別地,數字化浪潮已成為世界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制高點。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下簡稱“數實融合”),以數字經濟更好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有助于我國在搶抓變革機遇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進而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新型工業化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場景和中國語境的概念,既有別于西方的傳統工業化,也不同于我國過去的工業化道路。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就提出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作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項重要目標。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強調,要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與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的新型工業化相比,新發展階段的新型工業化具有新的時代內涵。一是工業化新動力。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的生產技術不斷成熟,尤其是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動力。二是工業化新目標。基礎能力是一國整體工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及產業競爭力提升,成為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中央目標。三是工業化新路徑。工業化路徑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規模擴張,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布局優化、結構優化促進發展。四是工業化新模式。隨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制造正成為工業發展新趨勢。立足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需要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切實推進制造業數智化轉型。
因此,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離不開數實融合。數實融合既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基石,又在二者融合過程中不斷催生新的技術與產業,進而推動我國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數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在于形成多層面的深度融合機制,包括促進新型工業化動力變革的數字創新機制、促進新型工業化效率變革的數智賦能機制、促進新型工業化質量變革的平臺并聯機制、促進新型工業化環境優化的鏈網融合機制,等等。這些機制有助于實現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協同推進,通過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變革,提升全社會的經濟整體效能,進而在數實融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南京大學數字經濟與管理學院任保平教授執筆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一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分十八章,共計30余萬字。該書立足世界工業化發展歷程和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對數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文中涉及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實融合等,都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該書特點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以新發展階段為時代背景,總結歸納了我國新型工業化的新內涵與新特征。把新型工業化置于世界工業化新趨勢、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展開研究。二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結合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到新型工業化的全過程。重點關注基于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智能化改造如何變革實體經濟生產模式、提高經濟綜合效率、增強經濟競爭力。三是以數實融合為路徑,研究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以及制度設計。進一步探究從消費領域融合深化到生產領域融合、從生產層面融合深化到研發設計層面融合、從產業內部融合深化到產業生態融合的具體機制,突出強調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以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撐新型工業化,以全面深化體制改革推進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是在現代科學技術推動下,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工業化。該書著眼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將數實融合作為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路徑。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當前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在新發展階段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而數實融合通過打破傳統產業邊界,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高度適配的同時,推動了整個產業體系的深刻變革和全面重構,無疑有助于實現新型工業化與新質生產力的雙向互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