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宋莉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等九部門印發《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要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用3年左右時間,扎實開展數字人才育、引、留、用等專項行動,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形成數字人才集聚效應。《行動方案》的發布,為數字人才的培育指明了方向,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了人才基石。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數字賦能是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應加快鄉村數字人才培養,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能。
培育鄉村數字人才意義重大
鄉村數字人才是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代表。鄉村數字人才具備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以及跨學科的知識背景,能夠融合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經濟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業現代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鄉村數字人才是數字化資源、工具的使用者。鄉村數字人才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會使用各類數字化資源和工具,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他們能通過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搭建農業信息化平臺、智能化系統,實時收集、處理和分析相關數據,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創新、管理模式的變革和服務方式的升級,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鄉村數字人才是要素融合、利益共享的推動者。鄉村數字人才能夠將城市的先進理念、技術、資本、需求與鄉村的豐富資源進行有效對接,促進了城鄉之間資源的互聯互通,為帶動全產業鏈上下聯動、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利益分配上,鄉村數字人才通過創新生產組織方式、經營模式,優化利益分配機制等方式,確保農民能夠切實享受到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強了鄉村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鄉村數字人才是數智化、綠色化轉型的引領者。鄉村數字人才通過應用先進的數智化技術,對農作物生長環境、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自動化監測、精準化生產、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數智化水平,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通過數字化手段積極踐行綠色、環保、可持續的生產與管理。如利用智能化農機、傳感器系統等先進技術,進行精準施肥、智能灌溉、科學防控,提高生產效益,減少資源浪費。
育引留用全環節發力
近年來,鄉村數字人才培育取得積極成效,但總量不足、素養不高、結構不優、動力不強等短板仍較突出,尚未能滿足鄉村振興需求。應從育引留用全環節發力,建好建強鄉村數字人才隊伍。
首先,應強化設計多層培育,為鄉村振興注入創新動力。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以鄉村數字人才能力提升為導向,制定全面、科學的鄉村數字人才培養規劃,激發鄉村數字人才創新動力和創業活力,增加鄉村數字人才有效供給。二是創新數字人才培養模式。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搭建靈活高效的科研平臺、共建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點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鄉村數字人才,推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同時,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跨學科合作,共同培養既懂數字技術又懂農業生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促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三是聚焦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鄉村本土數字人才培訓。緊密結合鄉村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針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系統的數字素養培育和技能培訓,提升鄉村本土人才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滿足鄉村振興對基礎數字人才的需求。
其次,應精準定位多元引進,提升鄉村數字人才與鄉村振興的適配性。一是精準定位。根據鄉村振興所需的數字人才類型,制定精準引才計劃,通過定向招聘、人才舉薦、項目合作、聯合攻關等多種方式精準引才,提升鄉村數字人才的實用性和匹配度。二是建立多層次、多領域、多元化的數字人才引進機制。從“土專家”到行業精英,從技術創新者到市場運營者,都應納入引進范圍,壯大鄉村數字人才隊伍,形成鄉村數字人才的集聚效應。三是搭建鄉村數字人才引進聯盟。聚焦鄉村發展所需、用才所急,整合政府、用人主體及市場化資源建立鄉村數字人才引進聯盟,挖掘引才崗位、拓寬引才渠道、匹配引才政策、共創引才保障,擴大引才宣傳、優化引才格局,有效提升鄉村數字人才的引進質量與實效。
同時,應優化機制健全制度,激發數字人才活力。一是建立靈活的數字人才流動機制。鼓勵數字人才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部門之間自由流動,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探索鄉村數字人才共建共享機制,確保人才能夠自由流動,實現人才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健全數字人才評價體系。構建一套科學、全面、多元的數字人才評價體系,結合工作業績、創新能力、成果效益、產業貢獻等多維度指標,對鄉村數字人才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貢獻進行全面評價,進一步激發數字人才的創新活力。三是強化數字人才激勵機制。通過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豐富的職業發展通道和良好的發展環境,激發鄉村數字人才的積極性和創新力。建立表彰獎勵制度,對貢獻突出的個人和團隊給予表彰和獎勵,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支撐。
最后,筑牢基礎優化環境,增強數字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動力和信心。一是強化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村地區的互聯網、物聯網、5G網絡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網絡的全覆蓋和穩定性,提升數據傳輸速度和質量,為鄉村數字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夯實數字技術賦能農業產業的基礎。二是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根據鄉村數字人才的實際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如稅收減免、貸款支持、創業基金、職稱評審、資格認定等,營造鄉村數字人才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三是完善鄉村基礎配套設施與公共服務水平。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應協同發力,完善鄉村住房、水電、交通、物流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鄉村的宜居性和便利性;完善鄉村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人才扎根鄉村、服務農業的意愿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