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鄧鵬(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工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提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時強調要“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健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體制機制,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堅決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為新征程上中華傳統美德建設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方向。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要緊扣傳承內容、傳承路徑、傳承目標、傳承保障這四個著力點,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優化傳承內容,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深入挖掘和現代闡釋。要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跡,古圣先賢、英雄模范的嘉言懿行等承載的自強不息、扶正揚善、扶危濟困、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資源,豐富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物質和精神資源。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待中華傳統美德,按照新的時代特點和發展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剔除其中具有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對其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那些至今仍具借鑒意義的內涵加以補充和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之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征程上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標識。
推動用中華傳統美德滋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按照有利于豐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充分彰顯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和永恒魅力,使之與人們現實生活水乳交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契合。要立足時代,面向現實生活,充分發揮中華傳統美德對日常生活的育化作用,使中華傳統美德蘊含的重視整體利益,注重以和為貴,看重人倫關系,追求精神境界,強調道德踐履等基本精神融入人們的道德實踐,用中華傳統美德滋養人心、滋養社會,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為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厚植精神動力。
完善傳承路徑,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引導
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教育。要把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貫穿到學校教育全過程,結合各學段教育特點,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律,把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和要求貫穿到各學科教育中,體現到教材體系、教學體系中去,推動中華傳統美德的知識傳授和道德養成相統一。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讓其融入家庭教育、家風建設中,教育引導家庭要重言傳身教,教知識、育美德,推動家庭成員耳濡目染、相互提高,用高尚的中華傳統美德塑造孩子心靈,讓其在家庭中生根發芽。要推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網絡,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方法,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全社會蓬勃開展。
營造中華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廣泛傳播的氛圍。要精心選樹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時代楷模、英雄模范,綜合運用新聞報道、專題節目、文藝作品、宣講報告等形式,持續宣傳報道各行各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讓各行業都學有榜樣、行有示范,在全社會形成見賢思齊局面。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形成中華傳統美德全媒體傳播格局,在堅持線下線上協同發力基礎上,加大對有損中華傳統美德的熱點話題和突發事件的正確引導和有效治理,正本清源、激濁揚清,抓住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深入實施的契機,積極創造出更多有利于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網絡文學、網絡音視頻、網絡動漫等網絡作品,讓彰顯中華傳統美德的嘉言懿行充盈網絡空間。
錨定傳承目標,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融入人們生活的實踐養成
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在人們認知上的內化于心。要推動中華傳統美德的標識建設,通過傳統和現代技術相結合,推動中華傳統美德相關的博物館、紀念館、主題公園等的建設,將蘊含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等,轉化為人格化、具象化的形式,讓人們更好感知和領悟它。要強化中華傳統美德的話語敘事,按照立足大眾、服務人民的原則,創新話語表達形式、敘事方式,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從學理術語轉化為大眾話語,從“基本原理”轉化為“生活道理”,增強人們對其的理解。要增強人們對中華傳統美德的文化自信,旗幟鮮明地反對“復古論”“虛無論”等錯誤思潮,持續批判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錯誤觀念,增強人們學習、理解、認同中華傳統美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內化為人們的自覺意識。
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在人們行動上的外化于行。要把中華傳統美德準確有效地融入鄉規民約、學生守則、市民公約等行動準則和規范中去,帶動人們從生活點滴小事做起,在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過程中,彰顯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規范、調節的功能。要積極開展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用好用足各地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資源,抓好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和紀念日,采用儀式操演等喜聞樂見的形式,鼓勵人們廣泛參與其中身體力行,并將其貫穿到日常的物質生活、社會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網絡生活等中去,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在人們實踐中落實落深落細。
健全傳承保障,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制度保證和組織領導
推動建立健全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相關制度。要發揮好法治對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把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導向貫穿到法治建設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中,及時把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實操性強的經驗轉化為法律法規。要使各項公共政策制度從制定到實施,都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要求,符合人們道德期待,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切,促進公共政策相關制度與中華美德傳承良性互動。要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把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要求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規范和準則中去,推進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加強黨對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工作的全面領導,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各級黨組織要擔負起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工作的領導責任,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局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工作職能,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積極推動、帶動落實。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發揮好在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民風社風向上向善,讓中華傳統美德傳承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基金來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紅色文化記憶傳承研究”(項目號:23YJC710013)的階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