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代玉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完成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經濟循環的關鍵一環。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不斷升級。在技術驅動、科技賦能和政策指引下,居民消費層次、消費方式、消費形態、消費觀念都呈現出新特點,消費需求呈現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升級趨勢。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新型消費業態代表了消費升級的方向,能夠更有效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暢循環、增動力、惠民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型消費業態是指基于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以新技術為基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催生出的新商業模式。新型消費業態與傳統消費業態相對應,是以數字化、融合化、綠色化為特色的新型消費,包括線上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智能化消費、個性化消費等。培育新型消費業態,解決消費的供給問題,對擴大內需、更好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新型消費業態依托技術基礎、特色體驗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消費產品、消費渠道、消費體驗方面展現出更加智慧化、個性化和綠色化的特征。在技術層面,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新型消費業態的產生源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各個消費場景里的廣泛應用,技術創新與應用有效促進了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對接,實現消費資源的高效配置。在體驗層面,提供一站式和交互式消費體驗。一站式消費體現為消費渠道的深度融合,包括線上與線下、業態與場景等方面融合發展,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個性化、沉浸式全流程的消費體驗。交互式消費體現為消費方式的社交互動,促進消費者與生產者、消費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產品互動,激發更多消費需求。在理念層面,實現經濟及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體現為新型消費業態的供給能夠提升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提高生產與消費匹配度,釋放消費潛力、實現投資與消費良性互動。生態可持續,體現為開發打造文化旅游景點、創建生態綠色的體驗場景與消費場景,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是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消費升級和內循環順暢的重要舉措。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下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推動消費業態和場景創新,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方面,消費主體多元化。消費主體逐漸個性化、多元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觀念和習慣都深受科技飛速進步的影響,消費時更注重數字化技術、個性化特色、即時滿足體驗、環保可持續等。同時,線上購物和網絡支付的便捷性拓展了老年消費群體,城鄉之間日漸縮小的“數字鴻溝”讓城鄉居民的消費逐步一體化。另一方面,消費場景代際更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逐步向消費場景賦能,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帶來了更為廣闊的消費市場,線上消費持續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5.42萬億元,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6%。消費升級不僅促進更優質、更廣泛的消費品和服務供給,而且提供更多樣式、定制化的消費品和服務選擇。培育新型消費業態,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利于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掘和釋放消費潛力,為全面促進消費、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推進鄉村振興、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培育新型消費業態,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入手,匯聚政府、市場與社會等多方主體的力量。從需求側來說,要培育新消費群體,針對年輕人、老年人、母嬰等特殊消費主體,有針對性增加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消費欲望、培育消費群體。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消費區域,用好線上購物和電商平臺,挖掘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進一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從供給側來說,要創新消費場景、創新技術應用、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一是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擴大文旅、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培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業態,增強供給側對中高端和個性化需求的適配性。例如,通過發展在線文娛的方式,打造數字精品內容創作和新興數字資源傳播平臺,滿足人民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診療、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方便老年人就醫,為子女幫助長輩就醫難的問題提供解決工具。二是強化科技賦能。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新型消費業態中的應用。比如,大力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態。進一步加大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運用大數據技術,打造一站式消費服務平臺,提升消費者消費體驗。三是加大對新型消費業態的政策支持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流程,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為新型消費業態企業提供便利。加大財政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研發創新,推動新型消費業態發展。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新型消費業態的市場地位,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四是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市場監管,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保障消費者權益,提升消費者信心,為新型消費業態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代玉)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