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海霞(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饒旭鵬(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鮮明指出,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藝精品溫潤人的心靈,啟迪人的心智,影響人的精神面貌,承載著“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育功用,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好中國精神,展現好中國風貌,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要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須創作根植現實生活的精品
廣大人民的生活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不僅為文藝作品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與靈感,更賦予了作品以鮮活的時代氣息與人民性特質。當今中國正經歷著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這為創作文藝精品提供了肥沃土壤。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前提是一定要創造出深刻反映當今中國社會現實生活的精品。這類作品不僅要在內容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準確捕捉并藝術再現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奮斗與夢想;在形式上也要勇于創新,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技術與藝術表現手法,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奮斗吧 中華兒女》聚焦新時代中國的偉大變革,描繪出了新征程的恢宏氣象;電視專題片《敢教日月換新天》《擺脫貧困》《必由之路》,繪就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這些文藝精品從不同題材、體裁、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播出之后,在海外多個國家的電視主流平臺陸續轉播,得到海外觀眾的點贊熱評,有效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須堅守中華文化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這些寶貴精神財富是滋養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深厚源泉,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稟賦、道德標準、審美風范,不僅是中華民族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本質特征,更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前行、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其永不褪色、跨越時空、跨越國界的價值。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堅守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傳遞中國精神的力量;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遞中國人民的情感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展現中華文化蘊含的獨特魅力。
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須把目光投向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近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外國友人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脈絡與發展軌跡。然而,僅憑新聞發布和官方介紹,難以全面、深入地展現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與獨特魅力。盡管外國民眾有機會親自來中國了解、親身感受,但受限于時間、空間等因素,這種了解往往是有限的。而文藝作品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其獨特的優勢逐漸凸顯。不同題材、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文藝精品,如同一扇扇窗戶,提供了一個又一個了解中國的獨特視角。近年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精品成功“揚帆出海”,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例如,湯顯祖的“臨川四夢”,這一中國古典戲劇的瑰寶,由上海昆劇團精心排練展演后,不僅在國內受到了熱捧,更首次走出國門,開啟了世界巡演,所到之處,觀眾反響熱烈。《流浪地球》通過影片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塑造,潛移默化地傳達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聲音和中國方案。同時,該影片還巧妙地融合了文藝與科技元素,打破了“中國沒有科幻片”的偏見,為中國電影的國際化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作品以其各自的魅力,吸引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藝術的共鳴,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實現心靈的交流與溝通。
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須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文藝作為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文明互鑒、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與友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藝作品應將目光投向全人類,關注并反映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與共同價值追求。通過文藝精品講好中國故事,是展現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的有效途徑。應精心擇取那些能夠代表中國變革歷程與民族精神的題材,創作出既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又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同時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文藝作品,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要充分利用國內與國際、政府與民間等多種交流渠道,通過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博覽會、影視節展、文化節展、文物展覽、書展等各類平臺和品牌活動,向世界推介中國文藝精品,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融合,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文藝的力量,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