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寶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教師)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科學揭示了數字化時代社會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的重要聯結樞紐,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培養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人才,可以較好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雙軌并行、相互融通,不僅能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還能更好滿足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的需要。這是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戰略舉措,承擔著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服務產業發展、開展科學研究、推動技術應用的重要任務。
職業本科教育能夠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輸送高層次的技能人才。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在這些要素構成中,勞動者是最活躍并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職業本科可以選拔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讓新質勞動者不斷涌現,建立起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支撐體系。
職業本科教育能夠推動產業躍遷升級。新質生產力由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并服務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從歷史看,職業教育的產生正是源于產業的發展,職業教育和新質生產力均具有源于產業、興于產業、服務于產業的典型特征。職業本科可以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的供求對接程度,引導產業發展方向,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職業本科教育能夠促進科技研發與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職業教育所提供的技術更傾向于具有行業適應性的實用性創新技術,所培養的人更傾向于懂技術、善應用的創新人才,能極大促進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和應用。職業本科帶來的高質量科技供給,不僅能夠確保戰略科技力量和未來科技發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還架起了教育與產業、學術與實踐的橋梁,共同構筑了一個促進創新和發展的良性生態循環系統,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戰略布局。職業本科教育助力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升、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核心,以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為路徑選擇,優化產學研用生態系統,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打造類型教育的新優勢。
一是強化思政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職業本科教育必須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突出思政引領,圍繞教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深化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深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構建融合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于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教育引導學生在增強“四個自信”中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在傳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和職業教育強國富民的歷史使命中厚植家國情懷,找準奮斗方向、擦亮人生底色。
二是優化專業課程設置,著力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職業本科學校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新型勞動者為根本任務,適應職業崗位(群)能力要求的人才培養邏輯起點變化,體現本科教育學術性、基礎性、創新性等基本規律,全面重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培養產業發展急需、其他類型高等教育尚不足以完全支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要不斷調整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使培養的學生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滿足服務高端產業與產業高端崗位對更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要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即將產生的前瞻性技術研發、智力支持、人才保障等各項需求,加速建設同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高度跨界、嫁接和融合的新興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之間的匹配度。
三是加快科教融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支撐,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源泉。相比于其他職業院校,職業本科學校在師資隊伍、學生素質、硬件設施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具備了更多科技研發的有利條件。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應用型科研領域的優勢,通過培育科研團隊、共建科研基地、增加科研投入等方式促進科教融匯。將科技創新重心前移,充分發揮好科技成果轉化的“中試車間”作用,匯聚產教共同體各方研究力量,搭建集科研攻關、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創新平臺,開展集成化科研攻關。更加注重生產技術革新、工藝流程改造、科技成果應用、產品開發設計,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和推廣,提升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創新驅動源泉,從而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四是深化產教融合,引領新興產業發展。職業本科作為高層次職業教育,要在能力定位、供給層次上由服務產業向引領產業轉變提升。突出以教促產,推動高質量職業本科與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結合當地產業基礎、資源分布和職業教育水平等,因地制宜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協同推進政策制定、資源投入、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等工作,提升職業教育體系對現代產業體系的引領性。通過產教融合體建設,將社會資源、產業資源、教育資源等有效聚合在一起,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興產業成長。特別是要面向未來產業和高科技產業,以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前瞻性專業、高水平科研成果帶動新質生產力向更深層次推進。
五是拓寬國際交流,持續提升辦學水平。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借鑒國際發展現代產業的經驗做法。職業本科院校要堅持教隨產出,不斷拓展“走出去”試點項目,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和培養模式。積極探尋與在華外資企業、外籍科學技術人員的合作,共同承擔和參與科技計劃項目,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要積極與國際科技組織建立起深度合作關系,通過研發合作、知識產權跨國并購、國際人才交流、高端人才引進、創新成果服務、師生互換等方式,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創新鏈。
服務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職業本科的使命所在,職業本科應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實踐中,找準目標定位,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質量職業本科必然帶來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推動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實現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和同頻共振,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夯實基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