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林學軍(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鄭慧娟(廣東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副研究員)
11月18日至19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峰會主題是“構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續的星球”,與會領導人聚焦全球不平等、抗擊饑餓與貧困、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治理改革等議題共商發展合作大計。
G20是為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而設立的新機制。20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解決國際經濟及金融問題,G7擴大為G20。在 2011年之后,G20升級為年度性、制度化論壇,成了討論應對全球危機的主要磋商和協調平臺。G20成員國由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共同組成。成員國的經濟總量約占全球GDP總量85%,貿易額占全球的80%,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作為全球主要經濟合作論壇,G20在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和增長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
落實G20行動共識,攜手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當前,南南合作不斷發展,“全球南方”的力量在不斷壯大,此次會議在巴西召開具有現實意義,將顯著提升巴西在國際事務和“全球南方”的影響力。但同時,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全球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因受到制裁、禁運而價格激烈波動,給全球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一些地區的局勢動蕩不安,也給全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全球氣候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加劇,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等更威脅人類的生存與健康,全球綠色發展迫在眉睫。為應對全球重大挑戰和危機,世界各國需要攜手落實G20美好愿景,促進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的經濟增長,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加強宏觀政策的溝通協調。首先,G20要加強協調各國的貨幣政策。各國要共同維持全球匯率和資本市場的穩定,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其次,G20要協調全球稅收。當前,由于各國稅率差別較大,一些跨國公司有機可乘,利用稅率差異進行避稅,造成政府稅收的損失,削弱政府履職的能力。因此,G20要加強國際稅收改革,避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提高各國政府管治水平。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倡導包容性、普惠性、有韌性增長。當前,某些大國熱衷搞地緣政治,以意識形態劃界,把貿易、投資、科技當作武器,以一個團體歧視、制裁另一團體,只允許某些國家發展,卻剝奪另一些國家發展的權利,這是嚴重踐踏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原則。因此,G20應當建設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基于規則、非歧視、公平、開放、包容、平等、可持續和透明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盡快恢復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建立一個所有成員都可以使用、完整和運轉良好的爭端解決機制,保證WTO的正常運轉,維護WTO的權威。
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一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中增設席位,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多邊開發銀行和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二是推行IMF的增資計劃,提高IMF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援助與控制能力。三是適應當前全球各國經濟實力的變化,重新制定關于份額調整的方案,通過新的份額公式分配IMF的份額,提高IMF維護全球金融穩定的能力。
推動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節能減排、控制氣候變暖需要全球統一目標,共同行動。然而,我們當前遭遇集體行動困境,各國方向不一、步調不齊,影響全球目標的實現,危及人類共同的家園。因此,G20應當強調在發展框架內推進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國際合作,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
加強對貧窮國家的經濟援助。當前,全球經濟蕭條,美元加息,增加了債務國的債務成本,一些國家還發生債務違約。G20應當協商對不發達國家的債務減免和緩債措施,動員更多資金幫助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增加國際援助資金,幫助不發達國家度過難關。
為G20峰會共同愿景貢獻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發表題為《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講話,提出“中國發展是全球共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宣布了中方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這一重要講話為世界實現共同發展注入了智慧與動力,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是發展中國家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發展事業的行動派和實干家,愿同各方一道行動起來,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
支持全球經濟治理機構改革。中國是世界第一貿易大國,一直致力于建設開放型的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WTO的權威性、有效性,支持WTO改革,增加WTO組織中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反對以意識形態、國家安全為借口干預正常的國際貿易,人為割裂全球市場,反對違反WTO原則設置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對WTO成員國進行制裁、禁運等霸權行徑。其次,支持IMF改革,提高IMF在金融風險的監測、預警、處置、救治等方面的作用,與發展中國家一道反對某些大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努力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完善全球數字治理。就數字經濟而言,各國都將其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引領性力量,但各國數字經濟的基礎差異很大,發達國家具有技術的壟斷優勢,一些國家推行所謂“互聯網自由”,設定“私規”,不利于營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相反,中國一直堅持加強人工智能的國際治理和合作,確保人工智能向善、造福全人類,避免其成為“富國和富人的游戲”。
帶頭做好節能減排。中國作出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推動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開展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推廣節能技術和設備,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實現綠色轉型,與各國一起建設一個美麗清潔的世界。這就是大國履行責任的表現。
以實際行動助力全球的共同發展。一方面,基礎設施在G20中屬于發展議程的一部分,而低收入國家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足的短板,嚴重制約低收入國家的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技術、建設和管理經驗、先進設備、龐大的建設團隊等,可以幫助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修建道路、橋梁、機場、港口等等,實現硬聯通,促進貿易的投資便利化,實現互利共贏,推動共同發展。習近平主席在這次峰會上宣布“在新設立7000億元人民幣融資窗口、絲路基金新增資金800億元人民幣基礎上,進一步建設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以綠色絲綢之路引領,為數字絲綢之路賦能”,進一步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另一方面,中國持續加強對非洲等貧窮國家的經濟援助。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的對外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歡迎。中國在已經落實1100個發展項目的基礎上,正在努力建設“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并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南方國家。中國將用好200億美元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減貧、糧食安全、數字經濟發展等領域的務實合作;中國將給予非洲發展360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資金支持;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中國以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助推貧困國家的發展,展現中國新的大國形象,彰顯了中國支持全球發展的堅定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