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為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由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政府管理學院共同承辦的“中國式現代化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于2024年11月30日在呼和浩特召開,來自國內七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門的專家學者參會。
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李樹林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是高校應有的責任和使命。近年來,內蒙古師范大學堅持發展和安全一體兩翼雙輪驅動,以高水平安全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為高質量服務國家安全戰略貢獻了師大智慧和力量。
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俊清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國家安全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因此探討二者之間的聯系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實現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希望與會專家學者能夠充分交流思想,促進不同學科領域間的融合,共同推動國家安全事業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歐應急管理學院)主任、院長馬寶成教授指出,公共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推動其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意義深遠。要依循突發事件規律,切實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以底線思維應對潛在風險,做到未雨綢繆,構筑穩固公共安全大廈,守護人民美好生活與國家穩健發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陸軍少將唐永勝指出,當前世界局勢動蕩,大國競爭激烈,地區沖突不斷,科技發展也使戰爭形態巨變。在此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實現我國內部的偉大社會變革,同時也要使得中國的發展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不斷提升中國自身治理能力,并推動世界政治尤其是大國關系的共同發展。國家安全學作為交叉學科,需多領域專家學者協同,使學科建設既彰顯特色又服務總體目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院長、國家發展與安全研究院院長肖晞教授指出,國家安全學的時代性、戰略性和交叉性是其生成邏輯的主要體現;國家安全學的體系創新要立足于學科、學術和話語體系的建設;國家安全學未來發展要瞄準學科交叉屬性、戰略屬性和政治屬性三個發力點;要將國家安全學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時代之學、戰略之學和世界之學。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安全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海波教授指出,中國自主的國家安全學知識體系既涵蓋哲學社會科學內部交互,亦涉及與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的協同創新。張海波教授提出了“統合安全”的概念,對于提升國家安全學理論深度廣度,為國家長治久安筑牢知識根基、貢獻學術智慧。
國際關系學院劉躍進教授指出,國家安全思想現代化是國家安全現代化的內容和前提,人民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第一要義,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國家的“全要素安全”。要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貫徹落實到現代化國家安全的各個環節,健全體制機制,以人民安全為核心完善體系,構建含要素、環境、風險、保障的“四面一體”架構,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
九位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博碩點已授權單位代表作了發言。廣東財經大學國家安全與發展研究院倪建平教授指出,政治安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保障,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抓住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著力推動解決好維護政治安全面臨的突出問題。
陜西師范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張亞澤教授提出交叉學科下國家安全學的四種發展模式:在原有優勢學科下進行國家安全學二級學科知識構建,多學科解決特定領域國家安全問題為導向的國家安全學,在一級學科下進行知識供給的國家安全學,以重大項目為導向多學科協同解決現實問題的廣義國家安全學。
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謝新水教授認為,保障首都安全是國家安全治理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以維護首都政治安全為首要,以維護首都經濟、社會、生態、生物安全為基礎,以維護首都文化、科技、金融、數據和人工智能安全為核心,以維護首都其他領域的安全為保障。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劉幫成教授指出,基于人才資源的戰略認同,以中國式現代化視閾反思我國人才工作,加快推進我國人才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筑牢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安全防線迫在眉睫。
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馬潤凡教授指出,數字時代國家認同的系統性風險及治理具有重要價值。數字空間認同分化、沖突和消解風險疊加,引發國家安全治理難題。數字空間“認知域戰”的便捷化、穿透性和隱蔽化導致國家認同建設面臨現實威脅。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郭沅鑫認為,在新疆開展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對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為新疆工作總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培養專門人才及構建自主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新疆大學通過凝練學科方向、搭建平臺、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招生模式、建立實驗室、戰略合作、課程組和宣講團等舉措,推動學科發展。
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處處長楊華鋒教授基于歷史視角反思國家安全治理的制度、技術和觀念,為進一步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開展高水平國家安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方向。
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彭慶軍教授指出,邊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要義應當以治理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從戍邊到治邊實現治理理念現代化,從模仿到創新實現治理體制現代化,從輸血到造血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邊城”到“治城”。
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張林教授認為,邊疆國土安全教育的邏輯主線應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主,把國土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課能夠激勵大學生樹立扎根邊疆、守護國土、建設家鄉的堅定信念,推進黨政軍警民強邊固防,形成做“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的共同志向。
當天下午,四個平行論壇圍繞會議主題同步展開,專家學者們分別就加強中國式現代化的安全邏輯及社會治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邊疆治理、國家安全理論與實踐、數智時代安全治理、文化安全與生態保護、跨境合作與邊境管控等多維度多領域展開系統深入的研討交流。

本次論壇從理論探討到案例分析,從國際視野到本土實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交流,為推動國家安全學科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特別是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國家安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考、視角與方法。論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會學者紛紛表示,此次交流促進了思想碰撞、拓寬了思維視野,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和國家安全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創新探索注入了新的動力。(供稿: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安全研究院 吳雪)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