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劉同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馬克思創建的新唯物主義實現了一場劃時代的哲學革命,如何理解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實質是諸多學者共同關注的問題。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需要在廣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新意”。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研究》一書視角獨特、立意深遠、內涵豐富,從馬克思的問題意識入手,系統呈現了新唯物主義誕生的邏輯脈絡和獨特的思想力量,是在整體性上呈現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之“新意”的有益嘗試。
對哲學革命的分析需要回到哲學史自身,本書以思想溯源的方式探討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問題意識。作者認為,馬克思發動的這場思想革命,針對的是舊哲學理論建制的固有局限性。舊哲學即傳統西方哲學是奠定于特定理論建制之上的“形而上學”。古希臘哲學特別是柏拉圖理念論為舊哲學成其為“形而上學”奠定基礎;及至近代,唯理論和經驗論既完善了舊哲學的理論建制,又暴露了其內在困境;德國古典哲學家們特別是黑格爾構筑了堪稱完備形態的柏拉圖主義體系,并力圖將“德國形而上學”提升為“時代精神的精華”;但他們事實上并未走出“體系構造”即把現實世界及其歷史發展構造為“觀念”的柏拉圖主義幻夢。如何從根基處顛覆舊哲學的理論建制而革新哲學運思形式,構成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問題意識。
對哲學革命的分析理當深入革命的進程,本書以著作的演進為依據呈現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邏輯脈絡。作者堅持以唯物辯證法為方法論指導,將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視作由各個環節有機銜接的整體,著力于具體分析每個時期的變革邏輯,又特別注意把握各個時期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深入研究馬克思大學時期的哲學探索,廓清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論域;基于對馬克思《萊茵報》時期哲學思想的考察,分析了馬克思如何確立新唯物主義哲學的主題這一問題;基于對克羅茨納赫到《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哲思活動的考察,深入分析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邏輯在這一時期的拓展和深化;通過考察自《德法年鑒》到創作《德意志意識形態》時期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集中分析了馬克思破解“歷史之謎”而將舊哲學從“最后的避難所”中驅逐出去,由此確立新唯物主義哲學觀的思想邏輯。
對哲學革命的分析應落腳于革命的意義,本書基于思想史和實踐史的辯證關系闡釋了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改變世界”的思想力量。作者立足于馬克思1846年之后的著述,分析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徹底唯物主義批判意蘊。馬克思從哲學高度深邃地預測到了歷史發展的未來必定是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終結,馬克思哲學由此展現出“改變世界”即變革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鮮明特質,不僅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勝利和成功提供了科學指導,而且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運動中被轉化為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革命實踐。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研究》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馬克思提出的經典問題,以實事求是的方式研究馬克思創立的理論體系,以關懷現實的情感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當代發展。該書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界對馬克思哲學的理解,從整體方面回答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新意”,也有利于回應時代要求和關切,并讓馬克思主義這塊真理的燧石在時代的錘煉中迸發更加耀眼的光芒。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