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高興敏(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首次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明確了以現代科技重構農業生產力的戰略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以科技創新為主導,通過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與運用而產生的先進生產力,作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勁引擎。
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新質生產力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以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為關鍵助力破解制約農業發展的難題,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首先,科技創新發展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科技創新通過生物技術、裝備技術和數智技術的突破性創新,重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智能播種機、收割機及灌溉機等智能農機裝備的應用,在顯著降低人力投入的同時能大幅度提升作業的精準度與效率。如極飛農業無人機集群作業、“5G+無人農場”,實現耕、種、管、收全流程自動化。與此同時,智能農情監測系統能通過實時監測獲取土壤濕度、養分狀況及作物生長等關鍵數據,如植株莖流傳感器監測蒸騰速率、AI視覺識別病蟲害早期癥狀等等。新質生產力為農民提供精準、及時的種植管理建議,有助于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實現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其次,科技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通過數字技術的介入,農產品加工、物流、銷售等傳統環節實現了無縫對接與深度融合,實現從“單一生產”到“全鏈增值”。另一方面,新質生產力顯著促進了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如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領域的融合,形成了農旅結合、農業觀光、農耕體驗等新型業態,不僅豐富了農村經濟的內涵,也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驅動農村現代化治理
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范式下,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改變或變革生產關系,進而會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的革新性轉型。新質生產力以數據要素為核心驅動力,通過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重構鄉村治理模式,推動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首先,基層政府智治增效。新質生產力為基層政府提供了更加高效的信息處理手段,通過實時監測、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基層政府能夠實時掌握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現狀并預測其發展趨勢,從而針對鄉村發展中的“已病”和“未病”精準施策,大大提高了基層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現農村“智治”。不僅如此,新質生產力還有效提高了治理需求和治理供給之間的匹配度。利用智能監控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先進技術手段,基層政府可以精準捕捉村民的利益訴求,從而制定出更加貼近村民需求的政策。其次,基層群眾民主共治。物聯網、區塊鏈、移動端等信息技術的普及,使信息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基層群眾能夠更及時地了解政策動態和社會信息。使得治理模式更加民主化、公開化、透明化,實現了從行政主導型治理向數字民主化治理的范式躍遷。與此同時,電子投票、云端村代會、數字議事窗等新型民主參與方式的出現,使群眾能夠更加靈活地參與政治生活,表達意愿和訴求。由此可見,新質生產力在基層治理中的應用有助于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到實處,增強農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新質生產力助推農民多維性共富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本質要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根本目標在于使得全體農村居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新質生產力在提升農民收入水平的同時也將促進農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首先,新質生產力開辟增收致富多元路徑,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新質生產力促使農業物質生產資料正經歷從機械化向人工智能化的轉型,勞動對象亦從傳統物質形態向包含數據、算法等關鍵要素的新形態演進。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農民面臨著技能提升的客觀要求,正在逐步由傳統體力勞動者轉變為新質勞動者。新質生產力以新質勞動者、新質勞動資料、新質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質變為基石,突破了傳統生產力“依附自然”的單一模式,不僅催生了智慧農業、云農場等一系列農業新業態,極大地拓寬了農業生產的邊界,而且為農民創造了多元化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其次,新質生產力推動實現農村文化資源的創新性發展,豐富農民精神生活。以數字技術創新為重要內容的新質生產力與農村文化建設的深度融合,激發農村文化建設的“數智力量”,并且對農村文化資源進行良好的記錄和保存,增強了對農村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如貴州“村超+村BA”、浙江“藝術鄉建”數字平臺、四川數字非遺工坊等。總之,新質生產力的加持為農民享受到高質量的文化資源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助于實現農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歷史必然、時代使然,也是發展應然。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要把農業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農業科技創新制高點,塑造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培育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