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周仲高(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對未來三年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要“推動幫扶政策體系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轉換”。深刻理解幫扶政策體系轉換的內在邏輯,全面把握轉換后政策體系構成及其完善路徑,有利于更好地貫徹落實鄉村全面振興規劃,進一步做好鄉村全面振興幫扶工作。
幫扶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
構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幫扶政策體系涉及領域多、覆蓋面廣,幫扶政策與其他經濟社會發展政策深度融合,共同構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政策體系。完善過渡期后幫扶政策體系需要因地制宜地融合運用“基于人”“基于物”“基于地”三類幫扶政策,創新新型幫扶協作機制,推動幫扶政策從分化型轉向整合型,從托底型轉向發展型。
“基于人”幫扶:完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此類政策重點是健全覆蓋全體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通過持續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給予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杜絕規模性返貧致貧現象的發生,切實守住“三農”工作的底線。一是開展動態監測。強化工作統籌協調,打破信息壁壘,借助大數據分析、基層走訪等多元方式,構建全面且高效的監測體系,對全體農村人口尤其是低收入群體,開展實時動態監測,精準識別出可能面臨返貧致貧風險的因素,明確風險類型與程度,做到早發現、早幫扶,及時紓困,避免風險積累成患。二是激發內生動力。注重思想引導與能力培養,支持鼓勵農村低收入人口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探索致富路徑,著力消除“等靠要”依賴心理和“養懶漢”等逆向激勵問題,實現從“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轉變。三是強化政策協同。發揮各部門專業優勢,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幫扶政策協同,整合財政、農業、民政、教育、衛生等多領域資源,構建緊密合作的幫扶政策協同體系,形成政策合力。
“基于物”幫扶:健全幫扶資產長效管理機制。脫貧攻堅以來,國家投入形成了較大規模的資產,這是今后持續開展幫扶的重要依托。針對當前部分幫扶資產在使用管理上存在著權屬不清、管護不力、閑置浪費、處置困難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權屬,強化運營、盤活利用。一是統一資產清查登記。對脫貧攻堅期間國家投入形成的各類資產,包括產業設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展開全面清查盤點。準確摸清資產的數量、位置、規模、用途等詳細信息,建立統一的資產登記管理臺賬。在此基礎上,依法依規進行確權登記,明確資產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歸屬。二是科學運營幫扶資產。制定幫扶項目資產管理辦法,健全資產形成、確權移交、管護運營、收益分配等全程監管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運營方案,對于產業類資產,引入專業運營主體或培育當地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資產運營效率,確保資產保值增值;對于公益性資產,明確管護責任主體、管護標準和考核辦法,落實日常管護經費,確保資產長期穩定發揮作用。三是盤活低效閑置資產。完善資產分類處置制度,對于部分確因市場需求變化、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導致的低效閑置幫扶資產,針對不同原因,分類施策進行盤活,實現幫扶資源再利用。
“基于地”幫扶:創新對欠發達地區幫扶協作機制。把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納入鄉村振興幫扶政策體系,支持欠發達地區縣域振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融合推進的重要創舉。一是創新縱向幫扶協作機制。以欠發達地區縣域為重要載體,加強省直部門對縣鎮村的政策支持力度,以組團幫扶方式,選派干部掛任被幫扶縣(市、區)相應職務,重點幫助縣域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優化城鄉建設規劃、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等。二是創新橫向幫扶協作機制。橫向幫扶協作重點在產業發展,構建發達地區市縣與欠發達地區市縣的對口幫扶協作關系,由幫扶方投入較大規模的專項幫扶資金,同樣以組團幫扶方式,選派干部掛任被幫扶縣(市、區)相應職務,幫助欠發達市縣共建市級產業轉移合作園區、縣域特色產業園和 “反向飛地”等。三是創新社會力量助力機制。通過開展專項行動,廣泛調動各類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有效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縣鎮村有序流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幫扶政策完善的具體路徑
過渡期結束后,幫扶政策的施策重點需要進一步強化統籌、突出重點、創新機制,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幫扶政策深度融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之中,借助新型工業化的技術和資金優勢,新型城鎮化的人才和市場優勢,反哺鄉村發展。
強化統籌:凝聚幫扶合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一是堅持黨建引領。加強黨對各類幫扶力量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強化思想引領,建立健全幫扶力量中的黨的組織,將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延伸到幫扶工作的各個環節。二是統籌多方力量。統籌黨政、企業、社會等多方力量,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企業積極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群眾發揮主人翁作用的幫扶工作大格局。以縣域為重要載體,整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各類力量,真正實現幫扶資源共享,幫扶項目共建,不斷提升幫扶協作效能。
突出重點:瞄準幫扶方向。鄉村全面振興涉及領域眾多,幫扶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縱觀未來三年鄉村全面振興要求,幫扶工作需緊緊圍繞“一鞏固三提升”開展。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完善覆蓋全體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幫助鄉村搭建數字化監測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協助開展常態化監測,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從源頭上切斷返貧致貧的不穩定因素。二是提升鄉村發展能力水平。以鄉村產業、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為重點,提升鄉村自主發展能力。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和搬遷撤并等不同類別村莊的發展要求,分層分類出臺鄉村產業振興、鄉村社會建設和鄉村治理創新的幫扶政策,通過分層分類施策,確保幫扶政策精準,效能顯著,全面提升鄉村發展能力。
完善機制:激發幫扶活力。完善過渡期后的幫扶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幫扶工作機制,激發幫扶活力,建立起與鄉村全面振興要求相匹配的幫扶政策體系。一是健全幫扶統籌機制。建議探索優化幫扶駐點安排,將部分幫扶駐點從鄉鎮級提升至縣級統籌。借鑒廣東省組團幫扶模式,整合各方外部幫扶力量,凝聚更強幫扶合力。針對地理相鄰、產業相近的鄉鎮,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探索建立區域協同幫扶機制,適度拓展幫扶范圍。二是強化干部激勵機制。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幫扶工作需求,加強幫扶干部培訓學習,支持鼓勵其在實踐中探索創新。進一步細化激勵政策條款,全面落實幫扶干部激勵政策,讓實干者得到應有的回報,吸引更多優秀干部主動投身鄉村振興一線。
【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研究”(GD24ESQ19)的階段性成果】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