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建義(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教授)
大學生是廣大青年中極富創造力的群體,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引導和培育大學生的奮斗精神,促使大學生將奮斗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贛南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曾獻輝的新著《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研究》,致力于研究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奮斗精神,該書在視角、內容、方法等方面有不少創新之處。
從視角上看,本書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主要表現為,較為深入地探討了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基本理論問題,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奮斗精神培育的核心觀點,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發展等層面探索了奮斗精神培育的思想溯源。例如,歷史回溯了中國共產黨培育大學生奮斗精神的歷程與經驗,拓展了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問題的研究視野和理論境界。
從內容上看,本書具有理論研究的系統性。其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遵循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研究范式,對大學生奮斗精神和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相關概念進行界定,解析了大學生奮斗精神的時代內涵、構成要素,揭示大學生形成奮斗精神需要“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統一,據此提出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是“使大學生的心理品格、思想情感、意志品質、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與奮斗精神的內在要求相一致,即將這種精神意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實踐過程”。另外,該書還根據新時代要求,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視角,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等實際特點,厘析了大學生奮斗精神的主要特性與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個性特征。
從方法上看,本書具有實證研究的科學性。其以馬克思主義學科為整體指導,借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實證調查并分析了影響奮斗精神培育的主客觀因素,做到了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歷史分析與邏輯分析相結合,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指向性、契合性和需求性。當然,該書也存在一些需要繼續完善之處,例如在實證調研的樣本上應進一步擴大范圍,增強研究結論的說服力。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