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徐志民(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2025年5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赴莫斯科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慶典之際,在《俄羅斯報》發表題為《以史為鑒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提出我們要以史為鑒,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深刻教訓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正確二戰史觀,堅決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發展振興的同行者、國際公平正義的捍衛者,攜手為人類前途命運爭取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抗戰史研究中,我們應該抵制兩種嚴重的錯誤傾向。一是虛無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史實,抹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二是無視中國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鼓吹或刻意夸大美英等國在戰勝德意日法西斯中的作用,嚴重干擾部分民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歷史記憶與抗戰認識。加快構建抗戰史學科“三大體系”,建構抗戰史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唯物史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牢牢把穩抗戰史研究的方向。
充分認識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序幕的重要意義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并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不僅強調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抗戰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突出了九一八事變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特殊意義。
1931年9月18日,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迅速侵占中國東北地區,意在獨霸中國、稱霸世界。中國人民奮勇抵抗日本侵略,打響了抗日戰爭第一槍,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開辟了世界上首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中外學術界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起點有多種觀點,其中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說法流傳最廣,但越來越多的中外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變。畢竟九一八事變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反殖民、反壓迫的民族解放性質和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全球性特征,是世界各國人民長期以來反抗殖民統治的集中體現。
準確理解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軍大舉進攻和東北淪陷,中國共產黨率先擎起抗日大旗,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精神。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提出以民族革命戰爭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
1934年7月,中國共產黨派遣紅軍第七軍團以抗日先遣隊的名義“北上抗日”。同時,中國共產黨深入敵后,支持東北抗日義勇軍,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給予日偽沉重打擊,堅定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直至七七事變后匯聚起全民族抗戰的磅礴力量。中國共產黨提出并促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始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始終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參與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始終引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全民族抗戰最終勝利的根本政治保障。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軍民堅持持久抗戰,開辟了廣闊的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以其堅強無比的政治領導、堅定不移的抗戰信念、堅韌不拔的抗戰勇氣、堅持不懈的抗戰斗爭,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牢牢把握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從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亞,中國戰場是世界上唯一的反法西斯戰場,再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整整十年,中國戰場是東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戰場。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付出傷亡最大的戰場。據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人;按1937年比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但是,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不僅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速戰速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而且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使之深陷中國戰場,難以抽身。
可見,中國戰場的牽制,粉碎了日本陸軍的“北進”計劃,有力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延緩了日本侵略者的“南進”政策,有效策應了盟國的東南亞戰場;打破了日本大本營妄圖與德意會師中亞的“西進”夢想,切實配合了盟國“先歐后亞”戰略,為打敗德意法西斯和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是當之無愧的東方主戰場。
堅決維護戰后以《聯合國憲章》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是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得出的寶貴經驗,是世界和平發展的現實要求。
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美英蘇等大國首腦就戰后安排和國際秩序多次會晤,決定成立聯合國。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集中反映了全世界人民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原本經過戰后紐倫堡審判、東京審判的歷史定論,卻隨著冷戰對峙和歷史記憶的淡化,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曾出現本國罪責相對化或否認戰爭責任、歪曲侵略史實的歷史修正主義言論,甚至抗戰史研究領域竟成了歷史虛無主義泛濫的重災區。“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面對國內外別有用心者虛無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歷史史實與中流砥柱作用,抹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貢獻和歷史地位,我們必須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堅定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決不允許法西斯主義卷土重來,決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系統復盤和梳理80年來抗日戰爭研究的學術史,在自我剖析和學術反思的基礎上重新出發,勇于承擔新時代抗戰史學科繁榮發展的新使命。一是加快構建新時代中國抗戰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積極推動抗戰史研究在學術成果、資料發掘、研究方法、學科理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二是加快建構中國抗戰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努力推出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成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抗戰史話語敘事,大力廓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堅決批駁國內外歪曲抗戰史、美化侵略史的錯誤言行,這是中國當代學人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三是守正創新,打破學科壁壘,綜合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參與抗戰史料整理與研究,推動抗戰史研究和學科建設迭代升級。四是堅持求真求實原則,傳遞正確的抗戰歷史記憶,樹牢并普及正確的抗戰史觀,從而激濁揚清、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凝聚全世界中華兒女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磅礴偉力!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