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王彥英(河北省邯鄲市涉縣農業農村局)
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需要培育一批愛農業、愛農村、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通過實踐探索,筆者發現通過開展理論、技術、產業三方面培訓,可有效解決農民“被培訓、學不好、用不上”等問題,持續提升農民培育的質量和效果。
以理論學習為牽引,培育高素質農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沒有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沒有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沒有一支高素質的農民隊伍,就不可能有全縣的鄉村振興。培養一支理論素養扎實、農業技術過硬、具備市場應變能力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前提和重要保障。培育新時代高素質農民,一方面要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無論做什么工作,都離不開理論指導。缺乏理論素養,就容易在實踐中走彎路。另一方面,要通過培訓,讓廣大農民熟知農業農村相關政策。隨著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轉變,新時代的農民需要懂政策、懂市場、懂科技、懂管理、懂法治,切實增強依法依規辦事的政策水平,才能抓住要領,找準發展的切入點,真正發揮骨干帶頭作用。
以技術實踐為支撐,培育高素質農民。“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里無糧”。堅持在當地特色主導產業、農文旅融合發展和電商直播等領域求發展,加強普及現代農業技術,是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重要路徑。培育農民工作中,要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一是著重講授農村電商、直播帶貨、農文旅融合、民宿產業發展等方面內容;二是探索建立實訓基地,為學員提供實踐平臺,充分發揮實訓基地“技術實驗室”“人才孵化園”的功能,讓學員在基地能夠發揮一技之長,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把學到的知識跟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學用貫通,為全縣農業技術推廣和技術成果轉化提供更好支撐。
以產業振興為目標,培育高素質農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也是對新時代有理想高素質農民的現實要求。從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到現在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農業,農業生產方式模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家樂、鄉村民宿、鄉村旅游,這些曾經被視為“副業”的鄉村產業,如今在電商的助力下,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可以說,在當前農業產業發展時不我待的背景下,必須加快培育高素質農民,推動他們轉變思想、敢于創新,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農博士”脫穎而出。
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調動各種生產要素的積極性,走規模化經營之路。二要堅持走質量興農之路,抓好縣域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加快推進農業導向由增產向提質轉變,打響叫亮特色農業品牌。三要走好三產融合之路,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四要當好農村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自己富了不算富,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才算富”。要在搶抓政策機遇、整合市場信息、建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領更多的農民群眾走出一條依靠技能就業、增收和成才的發展道路。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