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6月14日,以“兩個結合”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為主題的第十五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論壇在重慶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重慶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合承辦。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重慶大學等全國80余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大會合影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紀委書記、副院長陳志剛,重慶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俊,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處處長李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宣傳思想政治教育處處長李林齊,重慶市社科聯規劃評獎辦主任王黎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謝昭明主持。
主旨報告環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韓慶祥,《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黨委書記、總編輯金民卿,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紀委書記、副院長陳志剛,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祚,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馮秋婷,分別圍繞“關于‘兩個結合’的若干理論問題”“‘第二個結合’是兩種差異性文化在高度契合性基礎上的融合創新過程”“‘第二個結合’何以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個結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在提升黨的領導力”作主旨報告。主旨報告階段由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馮顏利主持。
本次論壇設置了三場主題報告和五個平行分論壇。
第一場主題報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熙國教授、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傳利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趙智奎研究員、百色學院黨委書記劉玄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賀新元研究員、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杜俊華教授,分別圍繞“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古今中西之爭的破解”“論‘思想材料’意義的‘第二個結合’”“略論‘第二個結合’的理論自覺與時代追求”“從大歷史觀的維度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價值”“習近平文化思想生成脈絡的四重維度”“‘兩個結合’視域下馬克思法與科技理論中國化”作主題報告。本場主題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楠教授主持。
第二場主題報告,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蔡文成教授、南京大學社科處副處長張明教授、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豐教授、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謝俊教授、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富勝教授、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陳飛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彭海紅研究員,分別圍繞“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主體性和主導性”“文明敘事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敘事范式革新”“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建設:一種綜合性的闡釋”“數字文明的生成邏輯與基本特征”“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科學體系的范式意蘊”“文化主體性:基于社會理性視角的分析”“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作主題報告。本場主題報告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學術期刊部部長何紹輝研究員主持。
第三場主題報告,重慶師范大學原校長孟東方教授、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顏利教授分別作題為“全面建成中國式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路徑研究論綱”“‘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哲學思考”的報告。本場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賀新元研究員主持。
分論壇研討環節,與會學者聚焦“‘兩個結合’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兩個結合’與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第一個結合’與‘第二個結合’的邏輯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前沿問題”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術交流與思想交鋒。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張潤峰、中國社會科學院陳妮、臨沂大學徐彩勤、山東財經大學吳愛玉、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邱素釔分別代表五個分論壇匯報了研討成果。分論壇總結匯報環節由《中國青年社會科學》編輯張丹主持。
閉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主任賀新元研究員作大會總結,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顏利教授作論壇總結。閉幕式由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徐鯤教授主持。(供稿: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