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楊彬彬(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主動、理論主動和文化主動,不斷增強自身的理論自覺性,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發現并運用“兩個結合”這一最大法寶,堅持和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形態,為接續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重新煥發生機,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思想指南。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科學理論指導作為自身建設的顯著標識和獨特優勢。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寶貴歷史經驗和光榮傳統,也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歷史責任,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得以創立的堅實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用以解決中國問題的現實需要,也是百余年來不斷推動理論創新的現實條件。其一,深刻認識社會發展基本方位。立足歷史發展方位,準確判斷時代主題,回答好時代課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重大成果的基本條件。其二,科學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客觀分析社會主要矛盾是明確社會發展階段的核心依據,也是明確黨的歷史任務、確立黨的戰略目標的基本前提,為馬克思主義實現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富鮮活的實踐材料。其三,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都是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來進行創新發展的,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的具體表現。
運用好“兩個結合”這一最大法寶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兩個結合”的自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不斷取得新成果。對此,我們要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深入理解和科學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豐富內涵,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保持理論自覺的重要體現,也是推進理論創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立足中國具體實際推動理論創新。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并將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升華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轉化。既要推動中華文明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也要不斷塑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還要立足世界變局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堅持和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六個必須堅持”,深刻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總鑰匙”。
人民至上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價值原點。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立的理論成果都把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和價值主體,深刻體現了實現人民利益的價值旨歸,蘊含著深厚的人民情懷和偉大的群眾智慧。
自信自立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必備的精神特質,堅持自信自立充分彰顯了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內因與外因等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統一。只有做到自信自立,才能在推進理論與實踐創新中走自己的路,才能立足自身發展歷史和主體發展邏輯,不斷增強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不斷書寫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
守正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必須秉承的科學態度。堅持守正創新,就要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歷史與未來的辯證關系,就是要在不忘本來中開創未來,在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揭示規律的過程中增強歷史自信。
問題導向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源頭活水。發現問題、回答并指導解決時代問題,是理論創新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解決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破解難題的本領,在理論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深入。
系統觀念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基本工作方法。注重從內部與外部、當前與長遠、部分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等辯證關系中分析與考察事物,從而獲得解決問題、推進創新的最優方案。
胸懷天下是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應當秉承的擔當意識。要求樹立國際視野,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積極回應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展現中國力量。
(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智庫基礎研究項目“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系構建與方法論研究”(ZKJC250101)的階段性成果)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