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黃華(應急管理大學(籌)應急與國家安全法治戰略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稅收上關國計、下系民生。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和財政收入的重要保障,稅法的完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法律體系完善的重要內容。完善我國稅法體系,可以考慮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筑牢稅法之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為我國稅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在過去的發展中,我國稅收立法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眾多重要稅種已經完成立法,但仍有部分領域需要持續推進。
一方面,對于消費稅、土地增值稅等可以加快立法進程。這些稅種在我國稅收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稅收收入對于國家財政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立法,明確這些稅種的征稅范圍、稅率、計稅依據等關鍵要素,能夠為稅收征管提供堅實的法律依據,增強稅收制度的穩定性和權威性。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傳統的稅法體系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需要加強對與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的研究和立法。比如,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使得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交易日益頻繁,但現有的稅法規定在這些領域的適用性和針對性還不夠強。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這些新業態的交易模式和特點,制定符合其發展規律的稅收政策和法規,確保稅收的公平征收。同時,對于一些新興的經濟活動,如共享經濟、零工經濟等,也需要及時制定相關的稅收法規,明確納稅主體、納稅義務和稅收征管方式,避免稅收漏洞的出現。
健全直接稅體系,彰顯稅法的公平價值
公平是稅法的重要價值追求,健全直接稅體系是實現稅收公平的關鍵舉措。個人所得稅是直接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優化稅率結構,合理調整稅率檔次和級距,提高稅收的累進性。對于高收入群體,要加強稅收征管,嚴格執行累進稅率,防止其通過各種方式逃避納稅義務;對于中低收入群體,則要通過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專項附加扣除等方式,減輕其稅收負擔,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例如,在子女教育、住房貸款利息、贍養老人等方面的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公平原則。
除此之外,房地產稅收制度的完善也是健全直接稅體系的重要內容。房地產作為居民的重要財產,其稅收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調節房地產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具有重要影響。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因此,要在當前經濟平穩發展的時期做好房地產稅立法的準備工作,明確房地產稅的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等基本要素,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收體系。
完善地方稅體系,增強稅法的適應性
地方稅體系是國家稅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
首先,在拓展地方稅源方面,可以考慮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和優勢,培育和發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稅種。
其次,在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方面,要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政策制定權和調整權。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特點和財政收支需求,在國家統一的稅收政策框架下,制定一些符合本地實際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征管措施。例如,對于一些鼓勵發展的產業和項目,可以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或優惠;對于一些特定的行業或區域,可以考慮實行差別化的稅收政策,以促進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但是,在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地方稅收政策制定和執行的監督和管理,防止地方政府濫用稅收權力,維護國家稅收政策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強化綠色稅制,推動稅法助力綠色發展
綠色低碳轉型是可持續發展的主題,也是當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稅法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綠色稅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改革環境保護稅等進行了部署。一方面,要通過將水資源費改為稅,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成本,增強人們的節水意識,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同時,要加強對水資源稅的征管,建立健全水資源稅的征收管理機制,確保水資源稅的順利征收。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改革環境保護稅,擴大環境保護稅的征收范圍,將污染物納入征收范圍,提高環境保護稅的稅率水平,增強環境保護稅的調控力度。同時,要加強環境保護稅與其他相關稅收政策的協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企業加強環境保護、減少污染物排放。例如,可以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則加大稅收處罰力度,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綠色生產和經營。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強化稅法的執行效力
稅法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高效的稅收征管。可以考慮在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高效、便捷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通過對納稅人的涉稅信息進行實時采集、分析和處理,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和精準度。在完善稅務監管體系方面,要建立健全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對納稅人的稅務風險評估和監控,及時發現和處理稅收違法行為。
同時,要加強稅務稽查工作,加大對偷逃稅、騙稅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稅收秩序和稅法的權威性。在增強納稅服務的規范性、便捷性和精準性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流程,簡化納稅申報手續,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納稅服務。
只有不斷加強稅法的建設和完善,充分發揮稅法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財稅保障和法治保障。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