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牛建強(蘭州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國共產黨全面領導下開創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形態。從根本上說,黨的領導貫穿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發展的始終,二者有著理論同源、目標同向、實踐同頻、發展共進的內在邏輯。深刻把握這種辯證邏輯關系,對于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實踐中強化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理論同源: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傳承與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體系中,人民主體性構成其根本價值內核。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強調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在社會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恩格斯闡明了無產階級運動的本質,即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種人民主體論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論建構提供了元理論基礎。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便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人民觀作為理論建構的根本遵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創造性轉化為中國化的政治實踐綱領。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強調“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進一步深化了人民主體地位的理論內涵。步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論斷,將人民主體地位提升到新的理論高度。這種理論傳承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與改革的思想主線。
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體系同樣以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為邏輯起點,其本質核心在于將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制度化的民主實踐體系。它強調人民不僅是民主的價值主體,更是參與政治過程的實踐主體,通過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參與機制,實現了人民群眾對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實質性參與。這種理論創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創造性轉化,也是中國共產黨政治理論發展的時代化體現,在理論源頭上實現了與黨的根本宗旨的深度契合。
目標同向: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價值追求
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不懈奮斗的核心政治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為人民當家作主奠定了制度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堅實根基,確立了政治協商、基層自治、民族區域自治等一系列政治制度,逐步構建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框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黨領導人民通過不斷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政治制度,持續拓展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這一歷史進程體現了黨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的持續探索與制度創新。
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新時代民主政治發展的新形態,在目標維度上與黨的性質宗旨與價值追求高度統一。它強調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有機統一,構建起完整有序的民主參與鏈條,切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它通過擴大公民政治參與渠道、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優化公共決策程序,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實質性參與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各個層面。這種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參與實踐的制度設計與實踐創新,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目標的時代回應,體現了黨的政治目標與實現路徑的內在統一。
實踐同頻:黨的領導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本質屬性與發展方向
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從重大理念的提出到實踐運行的整個進程中,黨始終發揮著總攬全局的領導核心作用,這種領導作用具體體現在制度建構與實踐運行兩個層面。在制度建構方面,黨以戰略眼光科學擘畫構筑起民主實踐的制度骨架:通過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堅實的制度根基,讓人民通過選舉代表行使國家權力;以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廣泛的政治協商與民主監督機制;以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人民群眾在基層治理、民族區域治理中的直接民主實踐。這些制度安排構成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的“四梁八柱”,確保了民主實踐的規范性與穩定性。
在實踐運行層面,黨通過組織動員、政策引導與資源調配,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實施。無論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的推進,還是社區治理、公共事務的決策,各級黨組織通過建立群眾參與機制、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等,將黨的政策目標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例如,在數字化的今天,黨積極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數字化治理模式,不斷調整和完善民主實踐的方式和內容,拓展群眾參與渠道,提升民主實踐效能。
發展共進:相互促進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黨的領導與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發展進程中形成相互促進、協同共進的動態關系。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通過完整有序的民主參與鏈條,人民群眾能夠暢通有效地表達利益訴求,黨制定的各項制度政策就更具民意基礎,從而增強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另一方面,黨的領導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和創新動力。黨始終站在時代發展前沿,通過理論創新不斷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完善。同時,通過制度創新持續優化民主參與機制,提升民主實踐效能。這種互促共進的內在關系,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持續發展的動力機制。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