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聶海杰(鄭州輕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在兩千多年哲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爆發過多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哲學革命。古希臘時代,蘇格拉底以“認識你自己”為邏輯始基而變革了自然哲學家的運思形式;近代,康德以“純粹理性批判”為原則發動了“哥白尼式革命”;現代以來,海德格爾以“基礎存在論”的現象學運思形式克服了傳統西方哲學“遺忘了存在”的癥結。不同于這些由西方哲學家主導的哲學革命,馬克思發動的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頗具“新意”,呈現出徹底性、豐富性和超越性的三維特質。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對象的整全性賦予其以徹底性的特質。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首要地將舊唯物主義作為批判與變革對象,敏銳地洞察到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論在內的“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犀利地指出其耽于將世界構造為客體的固有局限。雖然馬克思肯定了唯心主義相對于舊唯物主義的“優點”,但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二者舊哲學的身份屬性暴露出的共同缺點決定了其需要變革的必然性。由此,馬克思賦予這場哲學革命以徹底性:它不是要在舊哲學的地基上“重建形而上學”,而是要“消滅舊哲學”亦即達到對傳統西方哲學的徹底變革和根本超越。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思想內容成果豐富。馬克思對舊哲學的變革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存在論層面的變革。馬克思摒棄了舊哲學以“觀念”為邏輯始基而將大千世界歸結為“一”的致思理路,將哲學之思牢牢扎根于現實世界。二是世界觀層面的變革。馬克思破除了唯心論者和舊唯物論者的“形而上學幻象”:前者將“超感性世界”設定為哲學的世襲領地,后者則采取本體顛倒的形式而將“感性世界”設定為哲學的新家園。這兩種幻象,看似相反而本質同一;它們實則暴露了作為形而上學的傳統西方哲學的世界觀的固有缺陷。馬克思堅持從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為原則,在世界觀層面實現了徹底的唯物主義轉向,打通了哲學通往現實世界的實踐通道。三是歷史觀層面的變革。舊哲學執迷于探究“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真理的理論建制,致使傳統西方哲學家們極難透過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而把握住其本質邏輯;而這些哲學家們是隸屬于統治階級的“思想家”,這種階級身份決定了他們必定無法勘破“歷史之謎”,以至于就連黑格爾這樣的大哲學家也陷入了將普魯士王國視為“絕對精神”的“完美化身”的唯心史觀迷誤。馬克思持續深入地實現了對“市民社會”的唯物主義解剖,顛覆了舊哲學“國家決定市民社會”的唯心史觀信條,揭示了貫穿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之中的歷史規律。馬克思由此將傳統西方哲學家們從“最后的避難所”中驅離出去,實現了對“歷史之謎”的科學解答,在理論層面完成了對舊哲學的根本變革。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在實踐層面具有超越性。在馬克思創建新唯物主義哲學之前,在人類思想領域中馳騁了兩千多年的西方哲學,產出了許多內容深刻的理論成果。然而,無論多么偉大的哲學家,無論他們構建出多么精巧的哲學體系,究其實質都無法改變舊哲學之為形而上學的本質規定,都無法克服舊哲學耽于對“舊世界”的理論玄思的弊病。馬克思基于新唯物主義哲學立場,深諳舊哲學只是一味地“解釋世界”而無法實踐地“改變世界”的歷史局限。這里所謂的“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都有其特定含義。“解釋世界”的含義是指揭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特別是對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改變世界”的含義是指以歷史規律為基本遵循,建構無產階級和社會革命的統一關系,實現“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有機統一。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的理論成果,特別是其基于對舊哲學的歷史觀變革而確立的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唯物史觀”,為科學地“解釋世界”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理論根據和思想根基。馬克思據此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形態演變的本質邏輯,論證了人類社會必將從“史前文明”而通往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更進一步地,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還解決了舊哲學無法“改變世界”的難題,闡明了人類社會何以能夠通達共產主義文明形態的實踐路徑。馬克思創建的新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改變世界”的“精神武器”,為無產階級通過“消滅舊世界”而“發現新世界”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無產階級及其領導的社會革命是新唯物主義的“理論批判”轉化為革命實踐的“物質武器”,新唯物主義哲學智慧由此在共產主義革命中淬煉為“文明的活的靈魂”。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哲學革命在人類思想史上意義重大。這場重大思想革命顛覆并瓦解了傳統西方哲學的運思形式,終止了舊時代哲學家們脫離實踐而進行先驗玄思的形而上學哲思理路。與此同時,這場重大思想革命開創了一條根本不同于舊哲學的哲學道路。馬克思“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無產階級”,作為新哲學的新唯物主義,內蘊著無產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真理和智慧,為世界歷史朝著共產主義光明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系“基金項目: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馬克思的形而上學批判思想研究”(項目編號:2023BZX006)、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項目編號:YJS2025KC13)研究成果。】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