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孟珍(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建成科技強國的必經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論述指明了科技自立自強對于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意義。以自強精神引領科技自立發展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支撐,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題中之義。
準確把握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的關系
自立和自強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需要辯證看待。二者的聯系體現在,一方面,自立是自強的基本前提和行為準則,沒有自立,自強便失去了扎根的土壤。自強的本質是通過持續努力實現自我提升,而這種努力的合理性與可持續性,正源于自立所蘊含的“依靠自身力量”的原則。另一方面,自強是自立的本質追求和根本保障,沒有自強,自立便缺少了最根本的依托條件。二者的區別體現在,自立作為原則性標準,側重于強調獨立自主的現實狀態,要求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決策的過程中不受外界因素尤其是外界強制力的影響。而自強則作為行為性標準,側重于強調在進行自我選擇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更多地訴諸于自身力量。
這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實踐中將自立原則和自強行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自立明確自強的行為規范,以自強確保自立的有效實現,最終實現自我提升。
具體到科技領域,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的關系有新特點。其一,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并不排斥對外來經驗的總結、學習、消化和吸收。客觀上看,近代以來世界市場的開拓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使得科學技術不論在研究上、應用上,還是在科研活動組織上、科研成果轉化上,都愈發表露出全球性的特點。徹底擺脫人類科技發展主流脈絡影響是不存在的。主觀上看,科技水平相對落后的國家要想大踏步趕上時代,甚至實現最終反超,就必須主動地融入現有科學體系,在一輪又一輪的對外來經驗的總結、學習、消化和吸收過程中,逐步縮小與科技水平先進國家的差距,并及時地在部分領域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同時大力推動新興科技發展,以期在科技發展新賽道上搶得先機。
其二,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的有機結合程度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從有關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規劃上看,全球各主要國家普遍將爭奪科技新高地視為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任務,為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組織力量。但從現實條件來看,受科技霸權、技術壁壘、逆全球化思潮等因素的影響,僅有部分國家有足夠的條件和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的高水平有機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要在準確把握科技自立與科技自強關系的基礎上,端正認識、再接再厲、積極作為,推動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落地向實。
自強精神引領科技自立發展的積極作用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在科技發展領域,自強精神作為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不僅根植于科技實踐的社會土壤,更對科技自立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自強精神有助于激發科技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強調,人是實踐的主體,具有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技活動作為人類最具創造性的實踐形式之一,其發展離不開主體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自強精神內在地要求著獨立自主、攻堅克難、追求卓越,這正是科技實踐主體能動性的集中體現。科技勞動作為高級形態的勞動,本質上是人類通過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與運用,突破自然限制、實現自我確證的過程。當科技發展面臨外部封鎖、技術壁壘等困境時,自強精神能夠激發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促使科技工作者擺脫對外部技術的路徑依賴,以從頭再來的勇氣探索原創性技術路線;同時,推動主體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將失敗轉化為認識深化的階梯。
自強精神是破解科技發展矛盾的重要精神動力。從歷史維度看,科技發展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在克服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當外部技術供給的可能性消失時,矛盾的主要方面便轉向內部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當前,科技自立發展面臨的核心矛盾是“高端技術需求與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矛盾,而自強精神是破解這一矛盾的關鍵動力。自強精神通過構建“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推動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在基礎研究領域,自強精神引導科研工作者耐住寂寞、潛心鉆研,攻克“卡脖子”技術背后的理論瓶頸。在應用研究領域,自強精神激勵創新主體打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實現科技成果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
自強精神引領科技自立發展的實踐路徑
面對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們需自發將自強精神轉化為科技自立發展的實踐動能,通過制度創新、能力建設和開放合作,構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體系。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這是自強精神在制度層面的集中體現。這實現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既保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又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通過“揭榜掛帥”“賽馬機制”等有益嘗試讓科研人員自主探索,同時構建容錯糾錯與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為敢于突破的自強實踐托底,更好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與激發創新活力的有機統一,讓科技自立在自強精神與體制優勢的雙輪驅動下持續向前。
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這是自強精神在能力建設上的核心要求。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原始創新源于長期積累的實踐探索。我國在鐵基超導、量子糾纏等領域的突破,印證了這一道理。應繼續探索將自強精神轉化為潛心鉆研的科研作風的方式方法,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通過改革人才評價機制,讓科研人員以“十年磨一劍”的自強定力,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科技自立發展夯實能力根基。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這是自強精神轉化為發展動能的關鍵路徑。科技創新能催生新質生產力,在實踐過程中需以自強精神進一步打破創新壁壘,促進產學研用協同。一方面,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在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卡脖子”領域實現技術突圍。另一方面,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讓實驗室成果快速轉化為產業競爭力。通過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實現科技自立發展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
在開放合作中保持戰略自主,這是自強精神在全球視野下的辯證實踐。科技發展具有開放性特征,我們既要以自強精神堅持自主創新,又要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堅持自主而不封閉,既自力更生又兼容并蓄。要大力建設開放創新的科技發展新生態,在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領域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同時守住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底線。
【該課題系202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立項課題“黨的青年工作機制與青年發展政策基礎性、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GH2025044)。】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