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10月13日,第20屆埃德加·斯諾研討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本次研討會由鄭州大學主辦,河南省中國國際友人研究院、鄭州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大學東盟研究院聯合承辦。來自河南省委外辦、河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美國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北京聯合大學等10余所單位的代表參加研討會,共同緬懷國際友人埃德加·斯諾的歷史貢獻,探討其精神遺產在當代中美關系和國際交流中的現實價值。

(大會合影)
開幕式由鄭州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吳軍超主持,鄭州大學原副校長、歷史學院院長、東盟研究院院長張倩紅教授,河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劉寶,中國駐坦桑尼亞前大使劉昕生,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主席西德妮·沃德(Sidne Gail Ward),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王保東,堪薩斯代理市長瑞安娜·肖(Ryana Shaw)以及何理良女士先后致辭。
張倩紅指出,鄭州大學已與52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逐步形成了全面開放的國際化辦學格局。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以及埃德加·斯諾先生誕辰120周年之際,此次埃德加·斯諾研討會的召開具有厚重的歷史分量與鮮明的時代意義。這既是對斯諾先生的緬懷,也是對相關研究的持續推動,更是深化跨文化理解,共建和平友誼的盛舉。未來,鄭州大學將繼續發揮多學科交叉的優勢,推動國際友人研究向好發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學術品牌。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中,來自中美雙方的專家學者圍繞斯諾研究展開深入交流。
沃德主席以《永恒的橋梁:埃德加·斯諾紀念基金會的歷史與傳承》為題,回顧了基金會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歷程。她介紹,基金會在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設立了斯諾資料檔案館,目前正在推進數字化建設,以便全球學者查閱研究。她還提到基金會長期支持的“斯諾訪問學者計劃”,為中美學者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她表示,基金會今后將繼續推動中美文化與教育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參與中美友誼事業。
海倫·斯諾的親屬埃瑞克·福斯特以《斯諾夫婦在中國十年的重要成就》為題,系統梳理了斯諾1928年至1941年間的在華經歷。他介紹,斯諾通過深入調查與實地采訪,用真實報道揭示了中國人民的抗爭歷史。他與夫人海倫共同為世界了解中國做出突出貢獻。斯諾不僅以記者身份記錄中國革命,還推動建立工業合作社,幫助戰時中國恢復生產,為中美友誼奠定了堅實基礎。
梁怡教授以《埃德加·斯諾及抗戰中的國際友人》為題,回顧了斯諾及其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的影響。她指出,斯諾的報道吸引了包括伊莎白·柯魯克在內的眾多國際友人投身中國抗戰事業,也影響了無數中國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她還提到約翰·拉貝等國際友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強調銘記他們的貢獻是中國人民對和平與正義的堅守。
張倩紅教授以《斯諾研究在中國》為題,對國內外學界的斯諾研究進行了系統梳理。她指出,國際學界的斯諾研究經歷了從意識形態視角向多學科視野的轉變,中國學界的斯諾研究也隨著一系列紀念斯諾的機構建立和活動舉辦而逐漸走向專業化:研究成果不斷豐富、擴展,大量一手史料得到發掘和利用,研究視角逐漸多元化,呈現出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對斯諾研究的國際意義認識不斷加深。她提出,未來應不斷拓寬斯諾研究的新視角和歷史空間,繼續深化國際學術交流,構建國際友人研究的學科體系與理論框架,推動中外學術合作的發展。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斯諾不僅是中國革命的見證者,更是中美民間交流的奠基人。紀念斯諾在緬懷歷史的同時,更對當下中美關系的發展給予啟示:民心相通是最堅實的紐帶,合作共贏是最正確的方向。
與會議同時舉行的還有紀念斯諾圖片展。展覽共分為“斯諾生平”“斯諾與中國領導人”“不同中文版本的《紅星照耀中國》”“紀念斯諾”“斯諾研究機構與成果”五個主題,以圖片的形式系統回顧了斯諾的一生及其對中國革命和促進中美人民友誼的貢獻。(供稿:鄭州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鄭州大學東盟研究院)

深中通道西人工島開放觀光
科技點亮“敬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