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專家學者合影 郭海鵬/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鐘義見 通訊員劉佳寧 楊馨宇郭海鵬)10月18日,“研究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蘊及思想理念研究》推進會暨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開放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英國威爾士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與思想理念”這一核心議題開展多維深度研討。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劉余莉主持研討會并作總結發言。郭海鵬/攝
會上,課題首席專家、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教授劉余莉就項目整體設計與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闡述。她從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維度入手,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形而上基礎、理想治理境界、實踐路徑和關鍵制度,并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其背后蘊藏的中國智慧,以及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旨歸。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高冬梅,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譚英,中央黨校報刊社正高編審、《理論動態》編輯部副主任儲峰等子課題負責人及核心成員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多維度論證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一脈相承。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持工作副主任韓東暉在推進會上作點評發言。郭海鵬/攝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主持工作副主任韓東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一級教授王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專家張孝德等與會專家肯定了課題組在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邏輯方面取得的重要理論突破。專家們普遍認為,課題研究立足學術前沿、回應國家戰略需求,對于深化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進一步深化現代化普遍規律與中華文化特質的辯證關系,從哲學層面加強“第二個結合”的學理闡釋,推動“魂脈”與“根脈”有機融合,形成兼具民族特質與普遍意義的理論范式。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一級教授王偉在推進會上作點評發言。郭海鵬/攝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專家張孝德在推進會上作點評發言。郭海鵬/攝

學術研討會現場。郭海鵬/攝
劉余莉在總結中表示,課題組將優化研究設計,錨定目標、深耕細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回應新時代發展關切,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創新夯實學術根基。

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全力備戰神舟二十一號任務